股票有出纔是真獲利!「賣太早」反而好…4大訊號教你漂亮退場
投資最大的難題不是買股,而是如何賣股。定期清持股、學會「賣太早」,反而能鎖住獲利,避開貪婪與風險,纔是投資長久勝出的關鍵。中央社
定期清持股 「賣太早」纔好
絕大多數的股市參與者,都是以短期交易及中期波段投資爲主,只有少數人以長期持有、股息股利配發作爲獲利的來源,因此多數人在買進之初,心裡就在想着何時要賣了。畢竟股票沒有賣出,帳上的損益只能說是紙上富貴,不算真正落袋。
我建議投資人(非長期投資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將持股出清,也許是3 個月、6個月或者1年都無妨,股票出清,心情也跟着「輕」起來,然後可以用客觀的態度,重新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與未來規畫。
以我個人操作爲例,習慣以波段行情結束及年度作爲清算點,不過,因爲我是有每天製作完整報表習慣的人,所以不盡然會出清全部持股。
在我的報表上,隨時可以知道每檔股票的張數、成本、損益,還有當日淨值、損益、報酬率,以及每月報酬率、累計報酬率等項目,因此波段結束或者年度清算時,雖然不見得會出清所有股票,但還是會將資產重新做分配,也許是增加投資股票的總金額,或是從獲利當中抽離一部分資金移作他用等。
我學股神 總是「賣太早」
退場這件事,除了有獲利了結、落袋爲安的意涵,更積極的意義在於規畫下個階段的投資策略。不過,如何退場?怎樣的退場姿態最優美?這比選股、買股的難度要高上許多。
因爲懂得賣股的人可以在選錯股的情形下縮小虧損,甚至還能安然下車,更可以在退場之際付出最低的成本保持戰果。難怪有人說,懂得買股票的是徒弟,懂得賣股票的纔是師父。
退場的原則分成兩個方向:一是獲利退場;另一則是虧損出場。在討論有關獲利退場的賣出訊號前,建議投資人要有一種心態:「不要想賣在最高點。」
股神巴菲特在投資界屹立不搖,有人問他操作上有什麼應該改進的地方,他謙稱:「總是賣太早了!」但事實上,賣太早就是股神能創造出傲人績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資要獲利,就是要克服貪婪與恐懼,獲利出脫時就是要先克服想賣最高點的心態。
四個大漲訊號 研判是否該獲利出場
關於獲利出場訊號的研判,大致有以下4種現象要留意:
1.目標價調高 留意股價開始進入不理性區間
當買進某檔股票、成爲核心持股標的時,投資人心裡一定會訂出一個目標價,這個價位一般來說最具參考價值。
如果股價如預期中上漲,甚至在後段有漲勢加速的現象時,多數人會再調高目標價。
至於調高的理由,往往是股價上漲後已貼近目標價,或是因爲股價上漲,所以預估變得樂觀,例如調高獲利或合理本益比的倍數。在這種情形下調高目標價做法是不嚴謹的,其中暗示着股價開始進入不理性的區間,這時候建議以逢高出脫爲原則。
這種情況很常見,我也經常閱讀一些調高個股評等的外資報告,但仔細比較前次內容,其實每股盈餘僅有微幅的修改,之所以將目標價上調,差別只在於合理本益比大幅調升。
2.利多公佈 要考慮兩種性質
若是屬於一次性利多公佈,例如資產處分利益、資產重估的增值、子公司上市櫃掛牌的釋股利益等,這些都是容易看見的一次性事件,投資人應該站在賣方。許多時候股價的上漲就在於那個夢,一旦實現就要開始接受多方嚴厲的評估標準,所以利多的類型若是一次性,那麼實現的時候通常就是股價的高點。
另一種利多是過去並未在股價上表現出來,但是對公司有長期正面的幫助,那麼公佈後股價就算攀升,投資人也無須急着出脫,應該重新評估影響性,例如合併案的綜效評估、財報公告後損益優於預期等,再決定新的目標價位。
3.是否進入循環週期的高峰?
景氣循環股通常在股價高峰時,不僅投資氣氛最樂觀,本益比也會出現偏低現象。請記住,只要是景氣循環股,歷史股價淨值比的高點就是滿足點,千萬不要陷入「低本益比」的陷阱,當循環高峰到了,就算景氣能夠維持較長的一段時間,股價高點亦無多,所以應該逐步出脫持股,這是投資景氣循環股應有認識,千萬不要用錯了評估指標。
4.技術性噴出 就得有隨時賣股的心理準備
股價噴出是一種買盤的宣泄,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統計,有一句口訣提供給投資人蔘考:「不見跳空不見頂,不見跳空不見底」。這裡的跳空是指出現連續3 次,當連續性的買盤或是賣盤出現,這股追價的力量就會宣泄完畢,股價通常會達到合理評價之上,所以當股價出現噴出時,就得有隨時賣股票的心理準備。
不過,這不是說股價一定就會見高拉回,還是要分析造成跳空上漲的內涵。如果成長力度夠大,在經過幾天整理後,或許會再展開新一波的行情。但是在這個點賣出持股、獲利了結,基本上已經賺得合理的報酬了。
先確認是實質利空或大環境改變
虧損賣出的原因,通常不是來自特定訊息,多數是因爲當初的買進決策很隨性或不夠嚴謹,心中抱持短線投機的心態,所以偷雞不着蝕把米。其實,短線操作有短線的決策模式,通常看的是當下的「氣勢」,時間不利於短線持有者,千萬不要短投被套變長投,這是我一再提醒投資人的重點,也是很容易犯的錯。不過,就算是短線,建議也不能太隨性,買進決策一定要有依據,比如技術線型很漂亮(技術面)、有特定人士要買進(籌碼面)、有利多會見報(消息面)等,只是短線交易來得快去得也快,賺了錢要快跑,賠了錢更要快跑。
大是文化《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作者:黃嘉斌
虧損賣出最怕的就是出現實質利空的狀況,利空當然不利於股價,如果是長遠的影響,自然只有出清一途。但是實際操作中,最常出現的是公司出來澄清利空子虛烏有,這時候就要多加思量。
假設股價在低點出現利空,只要評估最壞情形會如何?是否已充分反應?不必急於出脫。若是股價在高點出現利空就要特別注意,建議先衡量股價所處位置,若是股價的結構已經反映了對未來的預期,本益比也高於同業水準,那麼建議小心爲上,還是降低一些持股較佳。
至於突發性利空的出現,如果來自大環境發生改變,例如天災(921大地震、331大地震)之類,並非來自公司營運上的過失,此時無須急於出脫股票,一段時間過後,大多會回到原來的股價位置。如果是公司營運上的利空,又是突發性的狀況,我的處置方式一般會偏向出清持股,因爲已經無法掌握這家公司的脈動,繼續持股所暴露的風險將無法評估。
總之,投資的關鍵在先選出好標的,然後賣在相對不錯的位置,順利出場,就是一次成功的投資,因此多思考如何讓自己退場的姿態優雅些吧!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作者:黃嘉斌)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