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日前傳喜訊 近百年老醫館嘉星醫院與王天星醫師故居可望登錄古蹟
嘉市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定26日審查近百年老醫館古蹟提報案,由王天星醫師後人提報的「嘉星醫院與王天星醫生故居」,承載嘉義近代醫療史,現存建築包括嘉星醫院主體及王天星醫師故居,結合日式與洋式建築風格近百年曆史。圖/文化局提供
嘉義市府文化局配合全國古蹟日,週休假日舉辦系列活動,古蹟日前傳喜訊,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定26日審查近百年老醫館古蹟提報案,由王天星醫師後人提報的「嘉星醫院與王天星醫生故居」,醫院承載嘉義近代醫療史,現存建築包括嘉星醫院主體及王天星醫師故居,結合日式與洋式建築風格近百年曆史,可望通過登錄古蹟。
嘉星醫院爲2層樓磚造建築,部分結構受風雨侵蝕嚴重,出現倒塌危機;王天星故居以檜木爲主建材,1樓前側使用加強磚與古典圓柱,南側屋頂破損,北側保有原貌,是當地具有地標意義的歷史建築。嘉星醫院1941年嘉義大地震受損,隨後王醫師舉家遷居吳鳳南路繼續行醫。戰後返回原址,繼續懸壺濟世,免費或資助貧苦患者,體現其博愛精神與高尚醫德。
2017年起,臺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啓動「嘉義市懷舊百科」調查計劃,記錄超過20間嘉義老醫館故事,其中嘉星醫院爲重要老醫館之一,與嘉義眼科、仁壽醫院、浩然堂藥鋪等並列見證在地醫療文化。嘉星醫院1930年創立,是嘉義醫療史極具代表性私人醫館。
創辦人王天星醫師,1903年出生於嘉市,爲清朝名將王得祿後代,自幼家境優渥,性格謙和、行醫濟世,廣受民衆敬重。他1921年進入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舊制本科,並赴日深造,獲得多項醫學學位。回臺後融合中西醫理,開設嘉星醫院,看診範圍涵蓋7大科別,包括內科、小兒科、婦產科等,自設研究室製藥,尤其研製「喜施膏」、「喜施水」等藥膏成效顯著,享有盛名,至今仍口耳相傳療效。
隨着建築老化與歷史記憶逐漸消散,王天星後代向市文化局提報,希望將嘉星醫院與故居登錄爲古蹟。古蹟審查委員會將評估其歷史、文化及建築價值,保存這段深具地方情感與醫療精神的珍貴遺產。
每年9月第三個週末響應歐洲遺產日,舉辦全國古蹟日活動,文化局表示,古蹟日「神Town」明後天登場,包含走讀工作坊、多元DIY課程、傳統藝文表演、主題特展、講座與「再生進行市」市集等,靜態展覽與互動體驗並行,內容豐富多元。
其中「6條城門古道走讀暨工作坊」,請講師帶領,實地走訪城門舊址與周邊重要地景,深入認識諸羅城發展脈絡與在地文化故事。工作坊聚焦3項主題工藝,含具時代意義的「三合土」,以糯米汁、紅糖、水與石灰混合而成;融合民俗信仰與生活日用的現代「香火袋」,以及結合主視覺美學的「絹印」。
嘉市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定26日審查近百年老醫館古蹟提報案,由王天星醫師後人提報的「嘉星醫院與王天星醫生故居」,承載嘉義近代醫療史,現存建築包括嘉星醫院主體及王天星醫師故居,結合日式與洋式建築風格近百年曆史。圖/文化局提供
嘉市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定26日審查近百年老醫館古蹟提報案,由王天星醫師後人提報的「嘉星醫院與王天星醫生故居」,承載嘉義近代醫療史,現存建築包括嘉星醫院主體及王天星醫師故居,結合日式與洋式建築風格近百年曆史。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定26日審查近百年老醫館古蹟提報案,由王天星醫師後人提報的「嘉星醫院與王天星醫生故居」,承載嘉義近代醫療史,現存建築包括嘉星醫院主體及王天星醫師故居,結合日式與洋式建築風格近百年曆史。圖/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