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遭反壟斷調查:在華還有哪些業務?因爲啥?

2月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稱“市監總局”)公告,因谷歌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下稱《反壟斷法》),市監總局依法對谷歌公司開展立案調查。公告中並未透露谷歌公司涉嫌違法的具體業務,未明確提及調查的具體內容。

谷歌於2006年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google.cn。2009年,該網站通過審覈進入中國大陸,併成爲主要搜索引擎之一。2010年3月,谷歌公司宣佈停止按照中國法律規定的對有害信息過濾,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大陸轉至香港,此後該網站在大陸地區無法訪問。

雖然谷歌的核心搜索業務已退出中國大陸,但其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仍設有辦事處。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Google涉及中國大陸的業務包括廣告、雲計算、硬件生產、APP開發與服務、人工智能研究等,業務主要目的是爲了讓中國企業在中國大陸境外使用其產品。

在廣告業務方面,谷歌爲希望在搜索引擎、YouTube等海外平臺上投放廣告的中國企業提供關鍵字推廣等服務。在雲計算方面,谷歌嘗試向在東南亞及其他地區開展國際業務的中國企業銷售雲產品,目前其主要客戶包括TikTok、SHEIN、本站等企業。

在AI研究方面,谷歌2017年在北京設立AI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爲教育與自然語言理解。谷歌的TensorFlow、Kubernetes等開源項目在中國開發者社區有較大影響力。谷歌每年還在中國召開I/O網絡開發者年會,鼓勵使用谷歌技術開發新應用。

此外,由於谷歌應用商店也退出中國大陸,谷歌也試圖與中國的應用開發商合作,幫助他們將應用產品引入海外應用平臺。谷歌的安卓系統也仍然廣泛應用於中國手機市場,小米、Vivo等廠商雖不預裝谷歌服務,但都基於安卓框架開發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

雖然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並未公佈其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但數據顯示,亞太地區在2023年貢獻了Alphabet公司17%的銷售額。

2024年11月,第二屆鏈博會上推廣人工智能的的谷歌展位。美聯社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中方針對谷歌的調查,重點將集中在該公司的安卓操作系統,以及對使用該系統的中國手機制造商造成的損害。

知情人士同時透露,中方去年12月宣佈對英偉達展開類似的反壟斷調查,目前也正在考慮對美國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展開新的正式調查。其中一人補充說,中方對英特爾的調查性質仍不清楚,且調查是否正式啓動可能會受到中美關係狀況的影響。

知情人士補充稱,中方於2019年首次啓動對谷歌的調查,此後擱置多年,於去年12月重啓。此舉發生在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之前,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揚言要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據透露,1月特朗普上臺前,中方監管部門曾訪問谷歌在北京的辦公室,要求其交出相關信息。

對此,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表示,此次針對美企的調查,“可能是中方對於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徵關稅採取的報復措施的一部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龔炯指出,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長期以來一直對谷歌的市場行爲“頗有怨言”,除蘋果和華爲外,幾乎所有品牌都要向谷歌支付許可費,以便在其設備上使用安卓系統,“這其中有很大的談判空間”。

近年來,谷歌因涉嫌濫用市場主導地位,還被指控違反歐盟、韓國、俄羅斯、印度和土耳其等其他國家的反壟斷法。

2020年,美國政府在特朗普執政時期對谷歌啓動反壟斷司法程序,並在2023年9月正式起訴。直至去年8月,美國聯邦法官裁定谷歌非法壟斷在線搜索市場,此案被美國司法部稱爲“歷史性的勝利”。

此後,美司法部考慮對谷歌業務進行拆分,包括建議聯邦法院要求谷歌剝離安卓操作系統和Chrome網頁瀏覽器,以及迫使谷歌出售其用於銷售文字廣告的平臺AdWords等。美國聯邦法官將在2025年8月之前就該案的補救措施作出裁決,谷歌已宣佈,公司將在補救措施確定後對該案提起上訴。

此外,谷歌在歐盟等地區也受到類似的反壟斷調查。去年9月,谷歌贏得了歐盟近15億歐元的廣告反壟斷案,但在此之外,歐盟已經分別對谷歌購物服務Google Shopping和谷歌操作系統Android開出反壟斷罰款,兩起罰單總額超過65億歐元。

本文源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