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綠電」僅佔總支出10% 經濟部曝臺電虧損主因
▲臺電解釋虧損主因,是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圖/翻攝臺電臉書,下同)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經濟部28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會中考量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與物價波動,決議暫緩調整電價。然而,臺電連年虧損的原因仍引發社會熱議,經濟部對此於29日下午透過臉書澄清,強調臺電虧損的主因在於「燃料成本高漲」,而非「購買綠電」。
經濟部指出,針對近日社會上再度出現的質疑聲音,特別針對兩大常見說法進行澄清:
一、購買綠電並非臺電虧損主因
經濟部表示,自2022年起爆發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飆升,臺電在過去3年中吸收了高達6,000億元的燃料成本,這纔是虧損的關鍵來源;相較之下,外購綠電的費用僅佔臺電總支出約10%,並非虧損主因。隨着全球淨零排放目標推動,未來大型光電與離岸風電業者將有更多綠電直接銷售給企業,臺電的綠電採購量將趨緩,對其財務壓力也會相對減輕。
二、核電並非臺灣能源解方針對社會上提及以核能作爲降低成本手段的建議,經濟部指出,即使核電佔比提高,面對全球燃料價格劇烈波動,仍難以避免臺電承受高額成本壓力。以2015年爲例,當時核電佔臺灣發電比例約16%,火力發電佔比約78%。若以2023年燃料價格推估,即便能源結構如2015年,售電成本仍將提升至近4元/度,與目前成本相當,顯示燃料價格纔是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