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購電力高圖利雲豹造成虧損 曾文生駁僅2成賣臺電

臺電大虧損,外界批評是圖利雲豹能源等「外購電力」太高關係,臺電董事長曾文生今舉收購統計駁斥這說法。(雲豹能源提供)

臺電2024年稅前再虧411億元,遭各界批評是「外購電力」太高造成,像是圖利雲豹能源等綠電商、以及給民營火力電廠收購價太好。對此臺電董事長曾文生今(19日)提出,統計雲豹等4家光電廠,近年只有2成電力躉售給臺電,不是外界以爲那麼高。至於9家民營電廠(IPP)收購價較高,是有早年利率高達8%的歷史背景。

在綠電收購上,曾文生表示,以臺灣的寶佳、雲豹、泓德 、雲豹等4家主要光電廠來說,這4家去年轉供賣給企業比例80%,躉售臺電才2成,收購金額初估在15億元以內。也就是其實這些光電廠商,8成電力自己賣給民間,顯示民間需求明顯存在,賣給臺電的不是外界以爲那麼高。

至於IPP民營電廠購電成本高,曾文生直指「購電成本有其歷史背景 」。民營電廠絕大部分簽約年度都在 2000年以前,因長期投資設算回收攤提的參數是利率,而2 、30年前簽約時的利率水準是8%,大家也知道現在是僅2%到3%,這是最大差距的地方。

以近年臺電簽約採購的兩家民營電廠,嘉惠二期、森霸二期來說,單價各爲2.87與3.03元,跟臺電通霄三部燃氣機組的平均單價成本2.87元比較,差距就沒有很多。

至於收購價爲何不訂定浮動利率基準? 臺電副總蔡志孟解說,這金融機構不會同意,因爲IPP電廠一座要好幾百億,是資本密集產業,需要銀行專案融資。根據電業合約,其中一大塊的建廠成本,由合約容量費率反映,而這跟當時利率有關。合約一簽25年,需要有固定利率,否則銀行無法估算風險,這連國外也是需要固定獲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