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loud 營運長 Francis deSouza 指AI 代理是下一波AI 轉型重點

近期,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篇報告指出95%的企業認爲投資生成式AI計劃未能產生財務回報,拖累AI概念股一度重挫。Google Cloud營運長Francis deSouza 27日則表示,AI代理(Agentic AI) 將是企業數位轉型的下一階段核心,更強調生成式AI推動軟體開發與營運效率,開啓新的商業模式,且有可衡量的投資報酬率(ROI)。

Francis deSouza表示,這波 AI技術浪潮與以往不同,不再僅由數位原生企業領先嚐試,傳統大型企業也快速採用,例如Google內部超過三成的程式碼已由AI協助撰寫。

Google Cloud與全球研調機構IDC團隊合作,對數百位使用Google Cloud AI技術的企業客戶進行調查,近期發佈最報告「Google Cloud Gen AI的商業價值」(The Business Value of Google Cloud Generative AI),公佈生成式AI導入企業後帶來的投資回報。受訪企業認爲三年內使用Google Cloud AI的投資平均報酬率(ROI)爲727%;採用Google Cloud AI 的「投資回收期」約爲八個月;企業每1,000名員工的生產力和產值平均增加 205,000 美元。使用AI的好處包括提高生產力、員工可以更好地支持客戶需求,帶動員工對公司貢獻。

Francis deSouza表示,Google Cloud的雲端服務優勢在於超大規模的雲端算力,開發AI各層面功能堆疊出完整度,包括自研晶片 TPU、Gemini語言模型,內建AI功能的應用程式(如Workspace AI 助理與客服中心 AI解決方案)。下一階段Google看好AI代理功能爲企業帶來的好處,因應各家CSP或服務商都提出AI代理技術,Google今年初的雲端大會中推出 A2A(Agent-to-Agent)協議,支援 MCPs(多代理協議),讓不同AI代理之間能順利協作。這樣的開放設計避免企業被單一平臺綁定,也能擴大應用場景。

他也坦言AI代理帶來資安挑戰,在營運過程中導入AI代理,使駭客可攻擊的範圍擴大,包括提示注入、數據污染及模型竄改等風險都存在,Google Cloud持續開發新的資安技術,但企業也應注意員工訓練不足導致釣魚攻擊與社交工程,也要加強訓練與防禦。

此外,Google 也強調在地化與數據主權的重要性。爲滿足企業與政府對隱私與合規的需求,公司提供多樣化部署模式,包括具數據主權保障的專屬環境,甚至允許模型在與公共雲斷開連線的情況下運行。Google 亦與 AI Singapore 合作,訓練具備在地語言與文化特性的模型,以提升區域適用性。

Google Cloud 表示,未來將持續以「開放、安全、互操作」爲核心,推動 AI 代理在全球企業的應用。公司目標不僅是提供基礎設施與模型,更要透過標準制定與生態系合作,讓 AI 代理普及至各種產業與規模的企業,成爲推動下一波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