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加速引進代理 AI Going Cloud 推統一平臺搶大餅

KKCompany Technologies總經理黃柏淞(中)。王鬱倫攝影

KKCompany Technologies旗下雲端智慧品牌Going Cloud成軍兩年,1日發表多代理系統(Multi-Agent System, MAS),並透露隨AWS資料中心在臺落地,目前金融業導入代理式AI需求明確,加上既有客戶中金融業客戶佔比達7成,成最主要、最活躍,且投入深度合作的客戶區塊,總經理黃柏淞也表示,好代理式AI發展在2026年進入轉折點,未來業務競爭將日趨激烈。

Going Cloud爲KKCompany旗下代理式AI雲端轉型業務團隊,黃柏淞宣稱自家是AWS的代理體系裡面幫助客戶將AI服務落地做最多的業者,面對複雜的金融環境和多樣的技術需求,Going Cloud採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將自身定位爲顧問的角色,協助深入瞭解客戶既有流程、痛點,以及對新科技的想法,進而綜合設計出適合客戶現階段與未來發展的客製化解決方案。

接觸10多家大型金融業客戶,他表示,因簽有保密協定(NDA)而不便透露名稱,但有一個確定的公開案例是2023年底曾協助臺灣銀行建置聊天機器人(chatbot)。

他表示,目前與大多數的銀行業在洽談的合作模式,都是「一條龍」的整體解決方案。金融業因其資料密集且監管嚴密,成爲該公司提供技術和顧問服務的關鍵領域。

在雲端導入方面,Going Cloud表示,金融業有兩大先決條件:雲端機房必須在臺灣落地,以及機敏資料必須經過「去識別化」處理,他們能提供顧問式服務,協助客戶梳理內部作業流程與規範,以通過金融業的「二道防線」(風管、法遵、資安團隊)的審覈。

接下來再導入生成式AI,則會協助從單點輔助進化爲具備自主決策與執行的代理式AI(Agentic AI),近期在金融業內具有高詢問度或特色的應用,是將生成式AI應用於商業智慧分析(BI)。此類應用能夠讓員工透過自然語意與 BI工具(如Power BI)對話,從大量資料庫中撈取數據、進行分析並繪製圖表,涵蓋如貸款差異分析、房貸趨勢變動或轉匯金額等日常營運分析。

針對大型企業的AI導入效益評估,目前市場仍處於醞釀期。由於法規要求,金融業第一步必須追求「質」,即要求 AI回答的正確率須達95%至99%以上。在品質達標後,纔會開始追蹤「量」,如員工使用人數和平均使用時間。

爲此Going Cloud開發一套RaiX統一平臺,可以解決大型金控集團中各部門系統碎片化現況,舉例如集團中人壽用一套、銀行用一套,甚至一家公司中各部門各自獨立系統,Going Cloud利用AWS服務的基礎積木,搭建自家解決方案,可以打造一個代理式AI統一平臺共享資料庫方便管理及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