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五新科院士出線 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及生醫醫療領域

工研院公佈第14屆院士,副總統蕭美琴授證(左四),出席包括臺大醫療體系管理髮展中心主任倪衍玄(左起)、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臺積電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中鼎集團總裁餘俊彥、臺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羅唯仁、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工研院長劉文雄。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昨(15)日舉辦「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包括臺積電(2330)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等五位新科院士獲殊榮,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及生醫醫療領域。

其他新院士爲中鼎集團總裁餘俊彥、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臺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以及臺大醫療體系管理髮展中心主任暨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

副總統蕭美琴昨天授證。她表示,米玉傑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上貢獻卓着,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餘俊彥帶領中鼎工程佈局全球,展現臺灣工程競爭力;蔡長海推動新藥、基因及AI研發,奠定臺灣生醫的國際地位;羅唯仁突破技術瓶頸,取得全球專利,帶動供應鏈成長;倪衍玄則在B型肝炎防治與兒童健康政策上成就卓越。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表示,未來生成式AI與晶片將是各個產業創新的核心,這也是臺灣的契機,臺灣在晶片製造與AI人才的厚實基礎,正好符合全球發展重心。展望未來五至十年,工研院除着眼於關鍵技術,更要推動跨域系統整合,投入人形機器人、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等領域,爲臺灣搶佔國際先機。

五位新科院士也發表感言。米玉傑強調推動創新,也期待工研院持續引領檯灣科技與產業邁向更光明的未來。餘俊彥表示,院士是對他的肯定,更是對工程產業一大鼓舞。

蔡長海強調,希望結合工研院、學術界、醫療界、產業界發展精準智慧醫療、AI、新藥開發,攜手打造全球領先的生醫產業。

羅唯仁提到,AI將帶來新一波產業契機,深信工研院能統籌「晶片」、「資料中心」與「應用軟體」,打造世界級平臺。倪衍玄則說,臺灣的優勢在於跨領域整合,工研院能結合生技、資通訊與AI,帶動難以取代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