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兩月內四次約談車企 汽車行業監管升級迫在眉睫

8月11日,經濟觀察報發文稱,在過去兩個月內,工信部聯合多部門已對汽車企業進行了四次約談,暴露出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今年僅公開報道的主管部門對車企的約談已至少有五次,涵蓋智能駕駛宣傳規範、無序價格戰、車企互斥、供應鏈賬期以及碰撞測試誤導公衆等多個方面。這些問題的集中爆發,顯示出汽車行業正逐漸偏離健康發展的軌道。

從理想i8碰撞測試之爭到小米SU7高速公路碰撞事故,再到車企間的無序競爭,反映出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智能網聯功能宣傳、不正當競爭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公信力等方面缺乏細化規範和足夠的約束力。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任,也阻礙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全球化進程。

目前,監管部門已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審查車企利潤報表、設立賬期投訴平臺、進行一致性飛檢以及設立信用黑名單等。立法層面,6月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內卷”式競爭、人工智能的虛假宣傳等行爲納入監管範圍。同時,“史上最嚴”抽檢制度的出臺,將安全紅線從“事後追責”轉向“事前預防”。

然而,這些措施仍不足以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主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制定更嚴格的標準和懲罰制度,以確保行業的健康發展。只有通過加強監管和規範,才能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從粗放型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提升整個行業的合規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