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點,含五方面17項內容
7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點,含五方面17項內容。其中提到,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開展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落實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編制發佈場景化、圖譜化推進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指引,推動重點行業依據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開展轉型診斷改造,徵集和遴選一批典型經驗做法。面向數據價值挖掘、設備更新改造、工藝流程優化等培育一批場景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供應商。健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開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分類分級評價。印發《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創建指引》,建設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動工業企業和園區建設一批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化計量、精細化管控、智能化決策和可視化呈現。遴選推廣一批“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加快消費品行業數字化融合應用。
全文如下: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以新型工業化爲關鍵任務,以新質生產力爲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爲根本動力,健全推進兩化融合制度,把握人工智能變革機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把兩化融合作爲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任務和具體實踐,以融合促發展、以融合促創新,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邁進,爲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一、健全兩化融合發展制度
(一)強化兩化融合領導機制。將兩化融合的思維貫穿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各方面,體系化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製造工程、工業互聯網等重點工作,把推進融合發展體現到各項政策標準制定、行業規劃實施、重大項目部署等具體任務中。調整成立兩化融合工作領導小組並召開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部署新徵程推進兩化融合的思路舉措。
(二)健全兩化融合政策體系。抓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落實,高質量編制“十五五”兩化融合發展規劃,明確兩化融合領域工作概念和協同關係,引導政產學研各方找準融合發展路線和推進重點。推動發佈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統籌用好“兩新”“兩重”等政策,推動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
(三)持續拓展產業評估監測。進一步明確兩化融合可評價、可考覈、可量化的發展目標,完善兩化融合發展監測分析、績效評估和監督考覈機制,加強對產業兩化融合度的跟蹤分析。建立健全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體系,依託各行業、各領域、各項重點工作的評估評價基礎,研究提出表徵兩化融合程度的總體指標。強化對現有兩化融合水平、智能製造成熟度、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等評估評價工作的統籌與數據換算,印發《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通用評估指標體系(試行)》,基於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統一歸集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數據。
二、夯實兩化融合發展基礎
(四)夯實融合發展基礎保障。加大5G演進和6G技術創新投入,推動工業5G獨立專網建設,推動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落實。組織開展算力強基揭榜行動,有序推進算力中心建設佈局優化,深化算力與行業融合應用。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研究工業互聯網平臺梯度培育機制,完善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安全功能體系。打造“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支持有條件的城市開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建設。
(五)深化關鍵融合技術攻關。支持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組織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揭榜掛帥”攻關,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研發佈局。鼓勵研發推廣面向典型場景的工業智能體,支持一批企業開展智能體試點建設,提升工業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支持工業智能技術研發,制訂工業智能技術體系圖譜。
(六)提升工業數據要素供給。加快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要素化。推動產品主數據標準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提升數據標準化水平。推廣企業首席數據官制度。打造安全可信的工業數據空間,高效開發、構建和維護數據資源。建設一批高質量行業數據集,推動工業數據算法模型、基礎技術組件、應用組件功能的升級優化,探索建立工業數據流通和交易機制,提升工業數據的採集互聯效率。組織工業領域數據要素應用場景典型實踐案例徵集,發佈應用場景指引。
(七)培育數字化通用解決方案。遴選一批通用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的數字化通用工具產品,大力培育低成本、高質量的軟硬件產品。研究建設數字化轉型通用工具產品測試認證體系,研製通用工具產品技術要求、測試規範等標準。面向原材料、高端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需求,開展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
三、強化信息技術賦能應用
(八)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開展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落實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編制發佈場景化、圖譜化推進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指引,推動重點行業依據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開展轉型診斷改造,徵集和遴選一批典型經驗做法。面向數據價值挖掘、設備更新改造、工藝流程優化等培育一批場景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供應商。健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開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分類分級評價。印發《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創建指引》,建設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動工業企業和園區建設一批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化計量、精細化管控、智能化決策和可視化呈現。遴選推廣一批“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加快消費品行業數字化融合應用。
(九)促進網絡化協同。加快新型工業網絡建設,推動5G、工業光網、工業以太網、時間敏感網絡(TSN)等各類工業無線、有線網絡技術融合組網,促進企業加快內外網改造。實施標識“貫通”行動、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工程。推動工業互聯網在電力、工程機械、電子、裝備製造、汽車等行業規模化應用,加速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雙向賦能,開展“鏈網協同”典型案例徵集。挖掘和推廣一批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管理、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平臺化設計等新模式新業態典型案例。
(十)提升智能化水平。編制製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實施“人工智能+製造”行動,支持企業在重點場景應用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智能體。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持續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研究制定智能工廠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依託智能工廠建設,帶動智能製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集成創新成果加速應用和迭代升級。
(十一)引導產業鏈羣轉型改造。深入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研究啓動世界級集羣培育工程,面向重點集羣和園區,推動建設一批高標準數字園區。繼續實施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在重點園區的規模化建設應用。支持一批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數字化供應鏈貫標試點,加快建設高效、柔性、可控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
四、完善兩化融合標準體系建設
(十二)推動兩化融合標準協同配套。強化對全國兩化融合標委會(TC573)、全國信息技術標委會(TC28)等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工作指導,進一步發揮國家智能製造標準化總體組、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總體組的作用,構建數字化轉型、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標準體系間的協同配套機制,加強各標準體系間的採標引用。深化國際標準化工作,圍繞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工業大模型、數據治理應用、工業軟件等領域,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立項一批國際標準,提升國際標準話語權。
(十三)加快成熟標準應用推廣。迭代優化兩化融合標準體系,編制發佈《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大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工作指導。聚焦工業互聯網、數字化供應鏈、設備數字化管理、工業數據、工業軟件、工業操作系統等細分領域推動一批標準制修訂。進一步擴大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貫標、數字化轉型貫標、數據管理成熟度貫標覆蓋範圍,穩步提升企業數字化能力。
五、培育兩化融合協同發展生態
(十四)健全融合發展服務載體。推動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等公共服務載體完善功能、提升賦能水平,爲企業提供政策解讀、診斷評估、供需對接、人才培育等服務。
(十五)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引導產業基金加大對兩化融合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支持力度。推動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深化實踐探索,引導金融資源向兩化融合領域傾斜。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引導社會資本向兩化融合發展領域硬科技項目加大投入力度。
(十六)強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育。持續推進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建設,打造卓越工程師教育工信品牌,推動數字化人才供需適配。開展兩化融合領域人才需求預測研究,依託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製造業人才支持計劃等,逐步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舉辦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圍繞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設立賽項,培育和挖掘一批技術技能型人才。
(十七)推動舉辦高端交流活動。組織舉辦兩化融合培訓班及相關賽會活動,加大政策宣貫和方法路徑引導,凝聚產業共識、促進經驗交流。面向重點行業、產業集羣、產業園區組織開展場景級精準供需對接活動。積極參與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諮詢組、產業數字化工作組活動,舉辦2025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論壇數字產業生態分論壇等活動。深化企業、產品、標準、人才等的國際交流,推動兩化融合優秀實踐“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