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 “築基” 提速!工信部發布2025年標準工作要點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工業和信息化部於2025年3月31日正式印發《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明確將通過強化標準引領,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前瞻佈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築牢產業發展安全底線,助力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

根據工作要點,2025年工信部將圍繞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組建5個以上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制定行業標準1800項以上,重點覆蓋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同時,爲築牢產業安全底線,將編制《工業和信息化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5版)》,組織制定100項以上強制性國家標準,聚焦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兒童手錶等涉及安全、環保和健康的關鍵領域。在國際化方面,我國將支持企事業單位牽頭制定100項以上國際標準,推動全行業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8%,深度參與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機構合作,提升中國技術方案的全球影響力。

在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工信部提出多維發力。傳統產業領域將加快石化裝備、重型機械等行業的先進工藝和綠色技術標準研製,推動家電、嬰童用品等產品的適用性標準升級;優勢產業則聚焦光伏、鋰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完善標準體系,加速稀土材料、超硬材料等關鍵工藝標準制定,並推進5G輕量化、毫米波技術標準佈局。面向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將持續優化,覆蓋雲計算、區塊鏈、北斗導航等領域,同時前瞻佈局低空經濟、6G、量子通信、生物製造等前沿技術標準研究,爲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另一大重點。工信部將建立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標準體系,推動數字化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管理場景的標準化,加快算力互聯互通、5G+工業互聯網、全光網絡等基礎設施標準建設,賦能製造業智能化升級。綠色低碳發展同樣被列爲核心任務,通過制定工業碳足跡覈算規則、清潔低碳氫應用等標準,完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評價體系,並強化資源循環利用、節水技術、環保裝備等領域的標準研製,推動工業綠色化轉型。

爲保障標準實施,工信部將探索“人工智能+標準化”模式,利用AI大模型優化標準全生命週期管理,提升制定效率;鼓勵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聯合攻關技術標準,構建緊密產業鏈協作;同時升級工業和信息化標準信息服務平臺,新增標準宣貫專欄和“標準雲課”,加強重點標準的解讀與應用推廣。

工信部強調,標準工作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核心抓手。通過強化標準與產業政策、規劃協同,我國將加速突破關鍵技術壁壘,築牢產業鏈安全防線,爲“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和“十五五”規劃良好開局奠定基礎,持續引領全球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