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柯克遺孀一席話 朝野應該深思

柯克遺孀艾瑞卡原諒刺殺她丈夫的兇手,朝野領袖也應讓鬥爭到此爲止,以愛善待對手,才能讓臺灣回到安定成長的軌道上。圖/美聯社

美國保守派政治評論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日前在追悼大會上,柯克遺孀艾瑞卡原諒刺殺她丈夫的兇手,她表示:「我原諒他,因爲耶穌基督會這麼做,而查理也會這麼做,福音書讓我們明白,仇恨的答案並非仇恨,而是愛。」

這一席話讓人聞之動容,近年來這個世界無處不動盪,大則有俄烏開戰,以巴衝突,美中對立,小則一國朝野互鬥,其中,爲一己之私而搧風點火的政治人物多矣,這使得原本只是立場不同的左、右之爭,幾經網路傳播激化,竟讓社會撕裂,甚者視對方如寇讎,以致有柯克遇刺的悲劇。

其實,社會撕裂不只發生在美國,世界各國都在五十步與百步之間,此次柯克遭槍殺,不過是冰山一角,已有學者示警當前美國社會,與南北戰爭前夕有着相似之處,其緊張可想而知。值此關鍵時刻,柯克遺孀這一席原諒兇手的談話,如同一場即時雨,讓乾涸已久的和平土壤,重新有了生意,也冷卻了仇視的烈火,使美國回到聖經裡的愛。

相較於川普4月以來調升關稅,懲罰貿易伙伴,無所不用其極的作爲,柯克遺孀艾瑞卡這一席話纔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的源頭。能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絕不是恫赫對手,而是愛,二戰後的美國以馬歇爾計劃協助歐洲復興,以美援扶持亞洲國家發展,以軍事協防盟國安全,這正是其偉大之處,而偉大的核心就是愛。

艾瑞卡提到福音書裡的愛,表示:「仇恨的答案並非仇恨,而是愛」,她完美詮釋了整本聖經,如果我們都有艾瑞卡的襟懷,何來如今連綿的戰火,紛亂的政壇,仇恨的社會?今天國與國,政黨與政黨之間總是拿着協議、法律案爭鬥,總希望扳倒對手,總希望贏得利益,然而聖經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爲虧欠,因爲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能讓律法完全的,不是狡詐的手段,或法律的巧門,而是愛,失去這個初心,一切皆成鬥爭工具,將陷社會於分裂、動盪、敗落。

看看艾瑞卡,反思臺灣,我們實在無地自容,此刻我們的政治仇恨值大概是史上最高,不論是能源政策、兩岸政策,還是教育政策、財政政策都可以無止境的對抗,甚至發動大罷免,讓臺灣社會撕裂而紛亂,想想,我們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必須斗的如此殘忍?柯克遺孀艾瑞卡有亡夫之恨,都能選擇原諒,我們朝野既然都是爲臺灣好,有什麼不能好好坐下來談的?

政治人物的惡鬥,除了瓦解社會良善風氣,更讓鬥爭之風瀰漫社會,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就是希望政治人物以美好德行,如風一般的吹拂大地,讓良善的風氣充滿社會,如此則天下易治。而最美好的德行就是艾瑞卡所說的「愛」,這也是今天台灣最欠缺的,尤其是政黨之間。

政治與經濟不可能分家的,一個好的政治發展會讓經濟錦上添花,一個壞的政治發展則會使得景氣雪上加霜,因爲好的政治纔有遠見,才能前瞻未來,眼前我們的股市、出口表現雖好,但看看20%的對等關稅,山雨欲來的失業潮,每況愈下的傳統產業處境,日趨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年年創新低的生育率,這些都需要朝野以智慧來解決,如果政治人物把心思都放在如何鬥倒對方,上述這些問題只會愈來愈難解,而陷臺灣於蕭條。

馬太福音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爲那逼迫你們的禱告」,柯克遺孀艾瑞卡做到了,她是偉大的,既傳揚了福音的美德,也安定了美國社會。但願我們的朝野領袖也能像艾瑞卡一樣,讓鬥爭到此爲止,以愛善待對手,也惟有如此,才能讓臺灣回到安定成長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