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業績回暖難阻資金撤離,投資者“落袋爲安”情緒加劇贖回

近一個月,公募行業延續業績回暖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萬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均上漲超過8%,年內回報率同步修復在14%以上。同期,超過九成主動權益類產品年內回報爲正。

然而,亮眼業績背後,投資者兌現收益、落袋爲安的意願也在增強。據第一財經統計,主動權益基金二季度被淨贖回超過1070億份,較一季度環比增加56%。與過往“長期虧損致清盤”的經驗不同,其中部分績優基金也遭遇淨贖回,甚至因規模持續低於清盤線而拉響警報。

業內人士分析稱,“落袋爲安”的投資者情緒是核心推手。業績回暖助投資者回本,反而加劇了階段性贖回,尤其在醫藥等深跌反彈板塊,基民“見好就收”心態強烈,“見好就收”“落袋爲安”的心態強烈。

站在當前時點,長城基金高級宏觀策略研究員汪立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資金市帶動下的板塊快速輪動仍未結束。從更長的時間來看,預計A股從資金市逐步轉向以基本面爲核心的基本面行情或將是下半年的更長主線。”

汪立認爲,在整體政策與事件影響偏積極的背景下,預計短期大盤或將沿着當下趨勢震盪走強,但因熱點輪動的速度明顯加強,追高盈利的難度會明顯增加。

業績回暖卻難阻贖回

作爲年內最受關注的賽道之一,創新藥指數(980086)年初至7月25日的累計漲幅達74.21%,相關賽道的產品表現居前,數只年內業績甚至實現翻倍。然而,與賽道熱度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部分績優基金卻深陷規模危機,瀕臨清盤邊緣。

以鵬華創新醫藥A爲例,其7月中旬發出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風險提示公告:該產品截至7月14日,其基金資產淨值已連續3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若基金資產淨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將終止基金合同並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無須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業績表現上,截止7月25日,鵬華創新醫藥A的年內累計上漲49.12%,前十大重倉股除了創新藥個股,還有醫療服務、器械等細分主題個股。然而,定期報告數據顯示,鵬華創新醫藥上半年連續兩個季度遭遇淨贖回(不同規模合併計算,下同),分別爲1690萬份、8148萬份。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產品的基金合計規模僅有0.3億元,相較於去年5月底成立時的3.56億元,已十不存一。

類似情況在次新基金中亦有體現,部分績優產品的規模並未出現明顯增長,如景順長城醫療產業A,自今年1月成立至今累計上漲超56%,但二季度僅淨申購了不到2000萬份(1684萬份),最新規模僅爲0.36億元。

與此同時,被譽爲“最卷賽道”的ETF也面臨類似挑戰。如成立於今年4月16日的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ETF,截至7月25日的年內回報爲13.65%。該產品在二季度被淨贖回2.36億份,規模從2.51億元降至1569萬元,規模“縮水”九成以上。

今年3月底成立的新華中證A50ETF亦是如此,高達90%的資金在二季度內贖回離場,規模從2.59億元降至二季度末的1347萬元。7月以來,該基金已兩度發佈可能因規模不足觸發清盤的風險提示公告。截至7月25日,其規模僅餘758.33萬元。

當然,並非所有小規模基金都深陷贖回困境,也有產品因業績上演“逆天改命”戲碼。例如年內業績達到112.98%的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其一季度末規模僅0.36億元,二季度憑藉業績爆發吸引資金蜂擁而入,規模暴增至11.32億元,單季度增長超30倍,成爲年內“小體量突圍”的案例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A股市場和基金淨值的反彈可能也超出了這些贖回者的預期,導致他們因短期贖回錯過了近期市場反彈。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如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ETF、鵬華創新醫藥在本月分別上漲了7.03%、11.31%,若投資者在贖回時未及時跟進,或已錯失這部分收益。

投資者情緒主導“落袋爲安”

按照過去的經驗,一般面臨清盤的基金產品大多與長期虧損密切相關,但當前市場出現新現象:部分業績未虧損,甚至表現尚可的基金產品,卻因吸金能力不足導致規模持續縮水,甚至面臨合同終止的清盤風險。這一反常現象背後有何深層原因?

第一財經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發現,一些業績並不差的基金產品遭遇淨贖回,可能更多地與投資者情緒有關。“尤其是之前回撤比較多的醫藥板塊,投資者‘見好就收’‘落袋爲安’的心理會相對較強。”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解釋稱,中等盈利水平的產品往往成爲基民贖回的首選,而虧損幅度較大的產品,因投資者“套牢惜售”心態,規模反而相對穩定。

另一位券商分析師也表示,主動基金尚未整體步入“好的業績吸引增量資金強化業績趨勢”的正向循環,過去兩個季度良好的業績表現帶來持有人陸續回本,反而階段性加大了贖回的壓力。

“從某一種角度也說明投資者更加理性了。”華南一位基金人士受訪稱,隨着市場點位不斷擡升,部分投資者選擇“落袋爲安”及時止盈,正是低買高賣理性投資理念的實踐。

對於短期內大盤的整體走勢,汪立判斷以震盪走強爲主。在他看來,“前期政策、情緒、熱點都處於一個水溫較爲舒適的狀態,穩定幣、創新藥、AI硬件、雅江水電站、反內卷、稀土漲價等熱點層出不窮,但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市場的交易風格仍偏向大容量、強邏輯的趨勢標的。”

汪立對第一財經表示,短線連板高度呈現先揚後抑的特徵,但活躍資金接力意願顯著下降,市場審美髮生了一定改變。當市場風險偏好逐漸對熱點脫敏,資金逐步恢復理性,走強後略微回調休息,再繼續走出緩慢上漲行情,這或許是更健康的市場狀態。

談及大金融方向,汪立認爲,短期內銀行因資金籌碼出現回調,但回調後帶來的資金配置性價比明顯增長,另外券商、保險等板塊是應對指數向上突破的較好關注方向之一,但因短期的快速上漲,建議注意短期波動風險,回調後或可加大關注。

“上週A股市場繼續上漲,成長板塊出現明顯高切低,前期熱度較高的AI算力、創新藥等板塊漲幅收窄,低位半導體、醫療器械等漲幅較高。受市場風偏擡升影響,穩健紅利相關板塊繼續偏弱。”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稱。

站在當前時點,該投研人士認爲,國內外宏觀風險相對可控,上證指數站上關鍵點位推升市場風險偏好,建議積極參與市場尋找投資機會。“反內卷行情演繹或已較爲充分,後續重點關注具備產業催化的AI應用、半導體等低位成長方向,以及銀行等大金融調整後配置價值顯現,可逢低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