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貸款年限延長 提振市場信心 優化公積金使用效率|有一說一

□賴芳傑

住房公積金貸款年限延長,降低了居民月供壓力,也對住房供需市場起到積極作用。據大衆日報梳理,北京、重慶、哈爾濱、西安、昆明、青島、江門、鄭州等地已落地政策調整,將貸款到期年齡上限普遍延長至男性68歲、女性63歲,或法定退休年齡後5年,與國家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協同適配。

這一政策調整既是應對人口老齡化、配合國家延遲退休改革的配套措施,也是釋放住房消費潛力、提振市場信心的主動嘗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導致傳統信貸人羣在縮減,讓一些有購房需求的中老年人“有心無力”。另一方面,國家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職工退休年齡延長,原有公積金貸款年齡上限(男性65歲、女性60歲)已無法覆蓋部分羣體的還款週期。此次調整將貸款年齡與退休年齡動態掛鉤,確保政策銜接,避免“工作年限變長、貸款期限變短”的制度性矛盾,也可以激活中老年羣體的購房潛力。

以青島爲例,政策調整後,部分改善型樓盤諮詢量提升10%-15%,尤其吸引有子女購房需求的家庭。對年輕家庭而言,政策還間接緩解了買房的壓力。福建、成都等地推行的“父母子女公積金互助”模式,允許子女使用父母的公積金貸款資質,降低首付比例。

例如,福州某家庭的父母作爲主貸人延長貸款期限,子女作爲共同還款人,將首付比例從30%降至20%,購房門檻大幅降低。南京推出了住房公積金“全家桶”政策,擴大了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的範圍一一從購房人本人和購房人的配偶,擴大到購房人的父母和子女,支持購房人通過家庭互助,拓寬購房資金來源,減輕購房首付壓力。買房羣體的多元化,也爲房地產市場迎來了結構性調整的機會,養老地產、適老化改造等細分領域將加速發展。

我們還應看到,延長貸款期限,可提高公積金資金池的週轉率,避免資金沉澱。例如,原65歲上限下,30年期貸款僅覆蓋至借款人65歲,而新規下68歲上限配合30年期限,使資金使用週期延長3-5年,緩解公積金流動性壓力。

公積金貸款年齡延長,既彰顯了政策對老齡化社會的人文關懷,也考驗着制度設計的精細度。未來,我們還需要在“釋放消費潛力”與“防範金融風險”間尋求動態平衡,同時推動養老金融產品創新,構建全生命週期的住房金融支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