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choes on China|對話品浩Marcio Bogoricin:“60/40”投資組合可更好平衡回報率和穩定性,“跨境理財通”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隨着中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外資機構迎來更多機遇。
品浩(PIMCO)執行副總裁兼亞洲(日本除外)全球財富管理主管Marcio Bogoricin近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是PIMCO的關鍵和具有戰略意義的市場。“從投資組合管理的角度來看,中國一直是我們全球宏觀分析和評估長期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業務角度來看,PIMCO很榮幸能爲許多機構和財富管理客戶管理投資組合。”
PIMCO是主動型固定收益投資領域的全球巨頭,資產管理規模近2萬億美元。PIMCO由“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創建,其後艾達信(Daniel Ivascyn)接任集團投資總監,管理公司的旗艦產品“收益基金”,截至2025年2月底,該基金的年化回報率爲6.2%,在晨星多元債券基金零售類別中表現優於97%的同類基金。
近年來,PIMCO也在持續深耕中國市場。Bogoricin對記者表示,PIMCO在上海擁有一家外商獨資企業,能夠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項目,通過旗艦策略來支持投資者,例如“60/40”投資組合(60%股票、40%債券)。
隨着全球多地通脹和經濟增長放緩,債券與股票迴歸負相關性,可實現資產類別的互補並進一步分散配置,多資產投資組合有助於實現回報率和波動性的平衡。
儘管疫情後“60/40”投資組合策略一度經歷了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表現,但在歷史上多數時間其實表現優異。
Bogoricin分析稱,如果投資者從1990年開始踐行“60/40”投資組合策略,平均年化收益率爲7.18%(在3年週期分析中,僅有兩個負回報期),僅比股票收益率低0.7%,但波動性和風險降低了37%。
五六年前,中國的高淨值投資者希望每年獲得兩位數的回報,主要投資於房地產市場。但最近幾年形勢有所改變,高質量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率達到6%左右就很有吸引力了,預期已經重新設定。“60/40”投資組合策略在中國是個相對較新的概念,Bogoricin期待未來更多投資者可以受益。
從去年開始,投資者對全球固定收益和多資產產品的需求增加,尋求穩定性和流動性。Bogoricin表示,這對PIMCO這樣專注於主動型固定收益投資的企業是個機遇。PIMCO爲中國機構客戶管理數十億美元資產,機構投資者主要關注高質量的固定收益資產,今年資金繼續流入高質量的固定收益資產。
整體而言,Bogoricin發現,投資者對“60/40”投資組合策略的需求很大,這正在成爲非常受歡迎的選擇,投資者可以獲得股票的上漲空間,同時仍能獲得固定收益帶來的收入和安全性。
在過去很多年裡,中國投資者的很大一部分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領域,如今部分資金正在尋找新去處。
Bogoricin表示,從歷史上看,中國投資者有兩種主要投資方式。一種是投資房地產,一種是把錢存在銀行。股市發展得非常豐富,但往往變化非常快,這對想要穩定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挑戰。
未來的投資會更加多元化。Bogoricin認爲,很多富有的中國投資者會拿出一部分資金繼續投資房地產,更多的資金可以投資其他領域,實現多元化資產配置,全球資產也成爲他們投資的對象。
中國正逐步過渡到老齡化社會,這也將影響財富管理行業。Bogoricin發現,在人口老齡化的市場中,投資者傾向於將投資轉向固定收益和平衡投資組合,這種轉變是由對收入和穩定回報的需求驅動的。考慮到這一點,PIMCO通過QDLP在中國推出旗艦基金,助力中國投資者挖掘主動固定收益領域的機會。
Bogoricin表示,過去20年來,PIMCO一直在與中國大型、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合作,他們考慮將全球資產納入投資組合,我們看到該領域的持續增長和需求,期待未來繼續合作。從財富管理的角度來看,需要爲境內客戶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全球資產配置已經成爲他們投資組合的重要部分。
對充滿活力的粵港澳大灣區,Bogoricin對記者表示,很高興看到大灣區的發展和“跨境理財通”帶來的廣闊機遇,這爲投資境外資產提供了寶貴的機會,未來會評估參與香港互認基金和“跨境理財通”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Bogoricin告訴記者,PIMCO正在探索不同的選擇,在中國的戰略之一就是以良好的節奏開展工作並建立穩健的團隊,評估員工數量需求和產品計劃。PIMCO已經推出了三隻QDLP基金,正在評估是否要推出第四隻,會繼續思考在中國發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