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中的大熊貓”家底摸清!我國83個黑土地重點保護縣地表基質調查完成
央視網消息:黑土地被譽爲“耕地中的大熊貓”,自然資源部6月25日表示,覆蓋我國東北83個黑土地重點保護縣的地表基質調查已於近日完成,系統查清了我國東北典型黑土區地表基質資源“家底”。
本次調查歷時3年,調查範圍覆蓋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83個黑土地重點保護縣,總面積41.17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黑土地總面積的38%。此前,黑土地的邊界長期缺乏統一標準。此次調查根據黑土層厚度大於等於20釐米,有機質含量大於等於15克每千克的指標,首次劃定了黑土地的“可量化邊界”。
中國地質調查局廊坊中心副總工程師 侯紅星:我們劃定了黑土地的穩定區、較穩定區、脆弱區以及退化區,穩定與較穩定區(面積)佔比86.34%,黑土地質量中等及以上區面積佔比88.66%。
調查發現,黑土地的水土侵蝕,沙化,鹽鹼化等退化問題與地表基質結構類型密切相關,將爲精準治理提供新視角。調查相關成果可爲開展黑土地分等定級、建檔立冊、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科學依據。目前,項目成果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黑土地剝離工程、後備耕地遴選、耕地質量管理等多個場景中應用推廣。
中國地質調查局廊坊中心副總工程師 侯紅星:下一步,我們將更加註重成果與國土空間規劃、農業產業佈局、生態修復、碳匯評估等有效融合,將耕地保護理念由“表層治理”向“基質管理”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