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 土地公山遺址 6月完成墓地調查

新北土城區土地公山遺址2007年被登錄爲市定考古遺址,範圍約1萬坪,計劃建成公園已久,不過多年來未有具體規畫,土地雜草叢生。(柯毓庭攝)

新北市土城區土地公山遺址原定爲公園用地,後因挖掘出遺蹟停擺,成爲雜草叢生的荒地至今。當地大安里長張俊隆希望市府能儘快提出解決對策,不然大片土地長久荒廢着實可惜。文化局迴應,因私有土地約佔8成,所有權人逾百人,導致程序至今未能完成,將加強容積移轉宣導並舉辦說明會,鼓勵私有地所有權人申辦,並預計於6月完成全區墓地調查後,與殯葬處辦理協調墳墓遷葬事宜。

土地公山遺址2007年被登錄爲市定考古遺址,佔地1萬5000坪。張俊隆說,先人從大陸渡臺後曾在此處建造驛站和碼頭,是圓山文化晚期代表遺址,曾出土新石器時代青銅斧,臺北縣時代原預計做爲公園,因挖出遺蹟,開發因此停擺,加上有產權等問題導致荒廢至今。

新北市府雖推出古蹟土地容積移轉,促使地方重要文化遺址保存外,也維護土地所有權人權益,讓土地所有權人更有意願移轉土地,但因所有權人衆,程序至今未完成。

「用地不徵收、民衆也不能用,大片土地就荒廢在那邊,現在還有業者靠路邊就開發做廢汽車、廢五金工廠,不是合法場地但也用了,再拖只怕會有更多問題衍生」,張俊隆說,既然市府都已規畫公園用地,就應該想辦法儘速處理,放着荒廢並非長久之計。

文化局表示,土地公山考古遺址因私有土地約佔8成,所有權人逾百人,公園設置需取得多數土地,方能做整體規畫,將加強容積移轉宣導並舉辦說明會,鼓勵私有地所有權人申辦容積移轉,並視市府財政狀況規畫設置公園事宜。

另因範圍土地有許多私人墳墓,文化局已委託廠商辦理土地範圍墳墓查估作業,預計6月完成查估,待查估完成後掌握全區墳墓位置與數量,將與殯葬處辦理協調墳墓遷葬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