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大開社福支票 學者憂比價效應「花錢容易收回難」

各縣市大開社福支票,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陳盛通說,當地方拿到更多統籌分配稅款,就要承擔更多地方自治事項,但現在地方政府有錢了,事權卻尚未畫分,導致出現「暫時性福利措施」,新竹市更喊出普發五千元消費金的一次性社福補助;他也說,花錢容易收回難,一旦福利提高,往後做不了惹民怨,加重地方財政負擔。

陳盛通指出,各縣市統籌分配稅款大增,出現「比價效應」,互相競爭誰的福利比較多;社會福利要做,但地方政府不能只做移轉性支付,應該把錢用在城市的基礎建設,包括提高自來水普及率、規畫停車空間等,對城市發展纔有幫助。

東海大學會計系副教授陳嶽鴻表示,選舉快到了,各縣市社福補助勢必不斷跟進加碼,尤其在教育與長者福利出現很多「社福支票」,現在講「班班有鮮奶」,後面可能變成「班班有鮮奶加碼麪包」,很多社福補助沒有排富,齊頭式平等就是「假公平」。

陳嶽鴻也指出,如果地方財政允許就沒問題,不然支票開了,明年沒錢又跳票,甚至在地方基礎建設也喊沒錢;地方政府應謹守財政紀律,依照地方發展優先順序,在施政上做好資源分配,纔可讓地方財政永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