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揆再次考驗財金部會專業底線

行政院長卓榮泰。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卓院長8月27日在「信託業推動信託2.0計劃評鑑」的頒獎典禮,突然拋出行庫房貸的「水龍頭要開大一點,但安全濾網要在」的關切。金管會聞訊,立刻在9月1日召集八大行庫,要求優先支持首購與自住族貸款。行政院長隨即宣佈自「9月1日起新青安貸款撥款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比率限額」。銀行業預估至明年7月行庫新增房貸額度可達700億元。

此次房地產貸款政策改弦易轍過程,顯現行政院與財金部會的決策效率,卻也讓人擔心政府施政操之過急,可能導致破壞體制的後遺症。首先,行政院長在不相關的場合,公開「指導」銀行房地產融資政策,讓人覺得是對金融主管機關的「突襲」。輿情反應房地產融資困境,行政院理應充分蒐集市場資訊,並與財金部會溝通後,再對外宣示新的融資政策。

金管會對院長關切房貸融資的快速回應,雖彰顯積極任事態度,卻也有政策合規疑慮,稍有不慎甚至可能破壞金融監理講究「依法行政」的底線。金管會說帖未解釋爲何「新青安專案」符合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但書」規定,而僅以「法規調整」帶過,便似有擴權的疑慮。

七年前金管會對相同條文亦曾延伸解釋,將學校、醫院、政府廳舍、長照、社宅、合格廠房、危老與都更等貸款從寬認定,未納入「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計算。銀行法第72條之2顯已需要修正,金管會寬鬆的「解釋令」讓法條喪失立法原意而形同具文。

財政部主管「新青安專案」的立意良善。不過,政府僅指定補貼八大行庫「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利率,卻未將民間銀行納入,顯有悖於「政策普惠性」與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再者財政部握有行庫控制性持股,宜遵守《OECD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指引》,而應重視國家在公營事業的角色與責任,並對小股東平等對待。行政院透過財政部啓動「新青安專案」的政策顯有檢討空間。

行政院長神來一筆「水龍頭說」的後續效應正在發酵,特別是央行獨立性再次面對考驗。就在行政院長關心房貸緊俏之日,央行公開駁斥媒體所謂房貸管制「肥政府,瘦民衆」,而早先央行亦重申「未限制都更危老重建貸款」。顯然行政院長與央行的信用分配政策有認知差距;卓院長應是聽聞民間房貸困難抱怨,而央行則「關注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遂請銀行要「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

其實,卓院長對房市的關切並非第一次。他去年在「執政101記者會」,迴應房市炒作爭議的「新青安專案」,便強調不會有央行「限貸令」,甚至要找央行開會,結果引發央行獨立性的爭議。此次卓院長將房貸問題指向金管會,雖立即獲得迴應,但銀行信用分配涉及央行職權,社會轉而關注本月理監事會是否因此舒緩已實施七波的房地產信用管制。

卓院長對房貸的「不平之鳴」凸顯出國家治理的基本問題;政府政策如何形成,如何合理推動,以及是否合於現行法律都該被檢視。這次財金主管機關因「新青安貸款水龍頭事件」手忙腳亂,正好說明政府施政的毫無章法。行政院聽聞民怨,應該轉交主管機關研議,經溝通形成政策後再正式公開,如此更能彰顯政府的盱衡大局。

房地產是人民最重要的資產,房地產授信也是銀行主要業務,都會房價高不可攀更是執政者最大的挑戰。行政院規劃房地產政策理所當然,但當政策涉及銀行授信則宜「開大門、走大路」,依法行政。「亡羊補牢猶未晚」,金管會應提出「銀行法第72條之2但書修正案」,排除首購房貸納入房地產授信總額,而非以「解釋令」指定排除八大行庫新青安專案的貸款。至於即將登場的央行理監事會大戲,社會正靜觀其獨立性是否會配合行政院「打開水龍頭」而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