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上路 健保署長石崇良曝健保破產關鍵
健保總額今年突破9000億元大關,但健保點值偏低,醫事人員多認爲工作血汗,得不到合理報酬,但統計未來7年間,全國醫院病牀數將增加1.1萬多張。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說,健保總額制度再不改善,將加速健保破產及保費上漲壓力,健保署今年推動「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新制,期待醫院調漲醫護人員薪資福利,並降低每人平均就醫次數。
健保署今年正式上路「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全名爲「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劃」。石崇良說,醫院前瞻式預算爲事先給予一定額度,超額部分依三階段打折給付,但如果醫院醫療衝量超過一定設定額度,將不予支付,抑制就醫人數無限成長,臺北區於第二季實施。
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選擇今年上路,石崇良說,主因是健保總額逐年上漲,2023年健保總額爲8364億元,2024年增加391億元,達到8755億元,今年總額更高達9286億元,另以公務預算支應癌藥專款50億元、罕藥20億元、以及代謝症候羣計劃等111億元,讓實質總額爲9467億元,較2024年增加712億元,爲2024年增加金額近2倍,進而研擬精進總額資源配置。
石崇良指出,健保總額雖然逐年增加,但從今年開始的未來7年內,全國病牀數將會增加1萬1124張,增幅爲14.63%,如果未實施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病牀數增加將會速健保破產,以及健保費上漲的壓力。他說,今年新制上路後,期待改變醫療院所更可以調漲醫護人員薪資、平衡門住診比率、降低每人平均就醫次數,依健保署統計,每人一年門診就醫次數平均14.3次,創下近4年新高。
依健保署統計,各分區醫學中心成長比較分析,以臺北區來說,民國108年門診醫療點數佔率爲56%,112年佔率爲56.7%;中區分別爲54.9%及54.7%,均超過平均值54.1%及54.5%,期待目標值爲降低至50%,希望能達到門、住診醫療點數佔率各佔50%的目標。
至於,外界擔心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會不會引發醫院拒絕病人、出現醫療人球?石崇良說,新制是從南區執行經驗擴大到全國,南區已實施3年,透過設定合理的醫療成長率,以及就醫人數重於人次,另住院重於門診等不同權重的給付公式,防止醫療院所不收治新的病人,或是重門診、輕住院。目前也與臺北區達成共識,在剛性需求(特定排除列計)項目將不會設定上限,讓醫院沒有拒收急重症患者的理由,防止出現醫療人球問題。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說,未來7年間全國醫院病牀數更會增加1.1萬多張,健保總額制度再不改善,將加速健保破產及保費上漲壓力。記者沈能元/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