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爭取叫外送 學團籲教部提升規範

各高中職對於是否開放學生訂外食,做法不一,有學校完全禁止,也有學生是有條件開放。圖爲北一女學生中午在校門口拿取外送。記者曾原信/攝影

全臺高中職對是否准許學生訂外食作法不一,多數學校依然禁止,或採有條件開放。學生團體表示,儘管教育部訂有「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但缺乏明確規範和保障,呼籲教育部應提升至法規等級,且應有學生參與機制,並建立安心店家名單。

近期中山女高學生帶便當、泡麪到校長室外爭取放寬外食限制,讓高中生訂外食的議題再度受到關注。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表示,近期不只中山女高,桃園復旦高中、內湖高工也有類似爭議,代表非偶發事件,校園外食政策不應簡化爲開放或禁止兩個選項,應透過民主程序邀請學生討論,並搭配相應的食安措施。

EdYouth常務理事長洪振翔表示,許多學校未開放外食,學生只能仰賴合作社排隊買午餐,時常大排長龍,甚至買不到午餐,可見學生選擇外食不僅是口味,更有實際用餐需求。建議教育部應修訂「午餐供應委員會」規定,增加學生、家長代表比例至二分之一,並將現有「校園開放外食建議」提升至法規等級,以確保制度落實。

律師何蔚慈表示,學校擔心開放訂外食恐引發食安風險、被家長追究,但若要學校負責,前提是學校有過失,「僅開放訂外食,看不出學校有何過失。」與其擔心風險,不如和學生一起思考配套。

對於學生團體希望開放午餐時段叫外送,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家長最憂心的還是食安、健康等問題,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學生應共同制定把關機制,包括針對附近安全、衛生的餐廳擬定推薦名單。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也說,可以開放訂外送但需要規範,如部分學校採登記制,要求學生僅能在特定時段叫外送並送達特定區域;再者,可由學校親自走訪附近商家,瞭解確認衛生與營養,並納入中午訂餐時的推薦名單。他強調,家長最在意的仍是食安,只要學校能設立規範,就不會攔阻。

對此,教育部表示,若欲開放訂外食,可透過班會讓師生討論,或透過問卷等方式收整資料,於行政會議溝通後提校務會議討論;學生亦可透過自治組織研擬規範,再送學校單位或學校午餐供應會討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