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丨十週零碳供電!清潔能源賦能生態經濟雙贏之路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丨十週零碳供電!清潔能源賦能生態經濟雙贏之路)

央廣網克州6月28日消息(記者丁安 通訊員伊帕爾) 當最後一縷陽光在祖國西陲緩緩落下,這片西極之地在暮色中點亮了戈壁新綠。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憑藉連續十週實現新疆地市級全域零碳供電的成就,爲區域能源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借鑑的實踐經驗。

克州光伏發電站 (央廣網發 伊帕爾 攝)

作爲新疆唯一全域無火電裝機的地州,克州成功構建起集“光伏+水電+風電+儲能”爲一體的全鏈條清潔能源體系。

全國最大的構網型獨立儲能項目 (央廣網發 伊帕爾 攝)

“從帕米爾高原到戈壁灘塗,清潔能源電源點星羅棋佈。”國網克州供電公司新聞發言人黎兵言語間滿是自豪:“這裡矗立着西北地區海拔最高的烏恰風電場,年平均風速超7米/秒;全國最大的構網型獨立儲能項目,可在電網負荷波動瞬間實現毫秒級響應。如今,克州電網100%的電力供應均源自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烏恰縣風電場 (央廣網發 伊帕爾 攝)

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克州對資源稟賦的深度挖掘與精準把握。年均2799小時的充足日照、每平方米1700千瓦時至1800千瓦時的太陽輻照量,加之百萬畝廣袤戈壁,爲光伏產業發展提供天然沃土;天山、崑崙山的冰雪融水匯聚成七大水系,年徑流量超70億立方米,每逢夏季用電高峰,水電站便開足馬力,爲電力供應築牢堅實後盾。

“獨特的高原地貌不僅賦予我們絕美的自然風光,更饋贈了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克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煤炭電力科負責人臧寶瑩深有感觸:“我們正全力推動‘風光’產業鏈集羣化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爲‘金山銀山’。”

電力網架 (央廣網發 伊帕爾 攝)

走進國網克州供電公司電力調度中心,巨型屏幕上躍動的數據,訴說着電能調度的“智慧密碼”。

“通過‘源網荷儲’協同調度機制,我們實現了清潔能源的高效輸送。”國網克州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高玖生介紹,夏季光伏滿發時,調度水電蓄水調峰;夜幕降臨,儲能系統與水電接力續航。這套智能調度體系就像電網的“最強大腦”,面對冬夏用電高峰的劇烈負荷波動,能夠快速實現“削峰填谷”,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可靠。

阿合奇縣供電公司巡視檢查 (央廣網發 伊帕爾 攝)

清潔能源轉型的縱深推進,讓克州的“綠水青山”既守住了生態底色,又釋放出經濟價值,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