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聚焦“百千萬工程”大抓公共服務
2023年,高要區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縣;2024年,高要區中醫院成功創建三級中醫醫院;高要區鎮(街道)實現中醫館設置100%覆蓋……
中醫藥的發展根基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近年來,高要區將全國基層中醫藥示範縣建設融入“百千萬工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成功構建以區中醫院領航、鎮衛生院爲紐帶、村衛生室爲基礎的城鄉中醫藥同質化服務網絡,有效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中醫藥發展“縣強、鎮活、村穩”的美好圖景在高要大地正徐徐展開。
建強龍頭
強壯縣域中醫藥發展“筋骨”
優質醫療服務,關鍵看龍頭醫院。迎着“百千萬工程”的東風,高要區以建強縣級中醫院作爲提升縣域中醫藥服務能力的着力點,推動高要區中醫院在全市各縣(市、區)中率先成功創建三級中醫醫院。
作爲全區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龍頭,高要區中醫院圍繞學科建設“強內功”,在中醫藥特色化、專科化上發力,以骨傷科、肺病科等特色學科羣,建成國家、省、市級的重點、特色專科6個,建設中醫慢病管理、中醫創傷、中醫治療、中醫康養等爲重點的亞專科40餘個,並開設了全市首箇中醫經典科,運用中醫特色診療方案提升中醫臨牀診療水平。
守正創新是促進中醫藥發展的必要舉措。高要區厚植中醫藥傳承發展“成長土壤”,特邀省名中醫及其團隊長期幫扶、指導,成立了李可中醫學術傳承基地肇慶站、廣東省名中醫阮永隊傳承工作室及嶺南中醫梁氏傳承流派工作站,傳授嶺南中醫特色診療技術,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
高要區中醫藥資源保護開發也有不少新進展。去年,高要區中醫院開設中醫藥研究室,利用本地豐富的南藥資源,特別是結合桂皮的藥用價值,開發“高桂飲”“高桂膏”“高桂益身茶”等特色中藥飲品等產品。與此同時,中醫藥創新科研進程也明顯加快。近年來,高要區中醫院申報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項目立項2項,申報肇慶市科技創新指導類項目立項8項,其中中醫藥特色科研項目5項。
龍頭領航
疏通基層中醫藥發展“血脈”
高要區充分發揮區中醫院龍頭領航作用,疏通中醫藥發展“血脈”,初步形成“區-鎮-鄉”中醫藥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優質中醫藥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保障老百姓能在“家門口看好中醫”。
爲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制定並推廣中醫標準化護理服務,通過“一對一”推廣中醫護理知識,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活動,重點開展龍罐綜合灸、火龍灸、小兒推拿等10餘項中醫特色護理技術指導,在全區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班15場次,推廣城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共39項,服務對象達5萬人次。此外,高要區還以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西學中”培訓基地爲依託,定期對全區基層醫師進行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當前,高要區16家鎮級衛生院和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85家村衛生站均能提供4類6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服務。
在慢病管理方面,高要區把個性化隨訪計劃落實到基層,推動區中醫院建立了中醫慢病管理中心,與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聯動,提供中醫藥、健康宣教等服務,2024年隨訪出院患者6116人次、門診患者15110人次,爲慢病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1527份。
優質醫療資源還在繼續“沉”下去。高要區中醫院牽頭設立中醫藥事服務中心,對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藥藥事服務指導,開展中醫藥事處方點評1000餘份,助推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羣衆“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氛圍和滿意率進一步提升。2024年,高要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總診療164.04萬人次,中醫診療人次64.26萬人次,佔比39.17%。
宣傳引導
培育基層中醫藥發展“元氣”
爲提升全民健康素養,高要區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廣泛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打造“高桂中醫圩日”品牌,中醫藥文化愈發深入人心,迸發出滿滿“元氣”。據統計,去年高要區共舉辦中醫藥文化基層行、進校園等活動36場。
今年1月14日,高要區中醫院聯合水南鎮衛生院在水南鎮圩鎮開展“健康服務行”中醫藥集市義診活動,通過中醫診斷方法進行保健指導,提供推拿、艾灸、火龍罐、耳穴埋豆等中醫特色適宜技術服務,讓羣衆親身體驗中藥的神奇與功效。
高要區還把中醫特色志願服務作爲落實“百千萬工程”、提升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整合志願服務,爲鄉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高要區中醫院成立的“瑞鹿”志願服務隊,僅去年就組織200多名醫務人員到基層參與中醫藥文化志願活動,接診1500餘人次,體驗中醫特色療法500餘人次,發放中醫藥文化宣傳資料5100多份,有效提升羣衆對中醫藥的瞭解和認知,對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和中醫文化活動的參與感、獲得感與認同感也大大提高。
一紙經方傳承千載,一縷藥香跨越古今。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加速推進的新徵程上,高要區將持續聚焦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推動中醫藥全方位、多維度下沉基層,讓“中醫特色”成爲基層醫療的一張金名片,不斷刷新人民羣衆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