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世運免場租 每年倒貼4000萬
高市府曾提及,大咖、天團首選高雄世運主場館原因,就是因爲「永續演唱會」成爲主流趨勢,全臺上萬人的場館,只有高雄做得到,因爲它夠「環保、永續」。(高市府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雄近年演唱會經濟大爆發,國際大咖接連開唱。然而,高市審計處揭露,高市府祭出免場租誘因,世運主場館自前年1月至去年9月共辦18場演唱會,僅收975萬租金及權利金。議員直批,每場派遣近700名公務員支援,隱性成本高達百萬元,卻不收費並不合理。高市府迴應,不該只看帳面收益,整體經濟綜效有目共睹,創造數十億產值。
高雄市審計處指出,市府每次都以「推動觀光產值、增加高雄能見度」爲由籤準免收場地使用費,致場地租金、權利金等收入僅975萬餘元。去年度設施維護費用高達4344萬餘元,營運收支嚴重失衡。審計處要求市府重新檢討免收場租政策,並考量使用者付費公平原則,訂定更明確優惠規範。
高市議員許採蓁直言,除場地維護費外,市府還提供大量免費人力支持。以去年ONE OK ROCK、火星人演唱會,每場免費派遣近700名公務員,價值上百萬人力成本全由市府承擔,廠商卻一毛錢都不用付,並不合理,收費更能保持場館經濟穩定,高雄應適度收取使用費,避免承擔過多隱性成本。
高市議員白喬茵認爲,世運每年倒貼3、4000萬元維護經費,但許多體育場館亟待整修卻等不到經費,市長陳其邁應該說明,爲什麼觀光招牌要凌駕市民公共權益?她建議市府應在每場演唱會前提出經濟產值分析報告,確保政策有理有據。
對此,高市府強調,近年各國爭取國際級巨星已是城市競爭力展現焦點。市府以「少量行政成本」陸續吸引Coldplay、Ed Sheeran、BLACKPINK等巨星,帶動數十億城市商機,這在臺灣周邊同樣以演唱會經濟聞名的城市如新加坡亦是如此。
高市府說明,雖僅收取975萬元租金,卻締造前所未有的觀光產值。2023年演唱會活動吸引139萬人次,創造約45億元產值;2024年觀演人次更突破171萬,產值達57億餘元。雖感謝審計處提醒,但演唱會經濟綜效擴及市民經濟,讓在地商家、產業雨露均沾,這些龐大效益應該一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