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國際演藝廳閒置多年 客委會擬砸1800萬轉型活化

高雄國際演藝廳自2020年底租期屆滿後閒置多年,客委會表示,考量場館設備老舊及整修經費高昂,將重新規畫空間效能,朝轉型活化方向推動。(高雄市客委會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高雄國際演藝廳自2020年底租期屆滿後閒置多年,去年凱米颱風造成屋頂及內部積水損壞,至今尚未完全修繕,審計部批評整修政策反覆、再利用期程延宕,呼籲市府加速招商與整建;客委會表示,考量場館設備老舊及整修經費高昂,將重新規畫空間效能,朝轉型活化方向推動,並已向中央申請改造規畫設計案,經費約1800萬元。

高雄國際演藝廳位於三民區新客家文化園區,2010年完工啓用,內部規畫360席座位,原作爲南臺灣客家藝文展演平臺,提供戲劇、音樂、舞蹈等表演場域,也供客家社團舉辦中小型活動,但自2020年底委外租期屆滿後,多次招租流標,原因包括設備老舊、租金相對高昂,以及廠商缺乏具體營運規畫與財務分析,導致場館無法再投入正常營運。

去年凱米颱風又造成屋頂損壞及舞臺區淹水,機電設備受損,至今尚未完全修復,客委會評估整修經費高達6000萬元,並指出,以「演藝」功能經營場館將舉步維艱,初步規畫將透過分隔空間提供民間使用,或與客家傳播機構合作建置攝影棚,以提升使用效能,部分園區機電設備已修復,並將持續推動木棧道整新及館舍機電更新工程,預計明年初驗收,以配合整體空間活化與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