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崗山之眼整修 接駁不足惹議、屏東墾丁大街人行道變繽紛
屏東縣政府完成墾丁大街人行空間改善工程,除了傳統綠色的標線型人行道外,還以淺藍、深藍、黃色3色幾何圖形畫設臨時停車區,晚上則供行人通行。記者潘奕言/攝影
高雄市政府斥資4千萬整修崗山之眼,預計明年春節以全新風貌重啓,但園區不開放私人車抵達,僅1處接駁站、班次少,山下停車場車位不足,民代憂心開園後交通是一大問題,市府指出,接駁、停車配套研擬中,也會評估調整紅68B公車班次。
另外,屏東墾丁大街兩側人行及臨停空間不足,加上晚上擺攤,行人常被迫走在車道上,險象環生,縣府完成墾丁大街人行空間改善工程,除傳統綠色的標線型人行道,還以淺藍、深藍、黃色3色幾何圖形畫設臨時停車區,充滿南國色彩。
高雄斥資1億2千萬打造的崗山之眼園區,其中全長88公尺、以音樂爲設計概念的天空回道爲最大特色,2018年遊客最高峰達68萬人次,但隨新鮮感下降,去年只剩12萬人次,2月10日起休園重新整建,包括第一平臺入口區重新營造,園區景觀與植栽優化、增設公廁等,盼擦亮崗山之眼招牌。
但遊客擔心,崗山之眼管制私人運具上山,接駁處僅1處,若園區重啓仍未妥善規畫交通,恐影響前往意願。高雄市審計處也要求應研謀相關交通配套措施,提升景點交通易行性與可及性。
市議員白喬茵建議,市府可將接駁動線由「園區-水庫路接駁站」延伸至「園區-捷運岡山高醫站」,讓遊客從捷運站直達園區,降低換乘次數與候車時間,並視使用人數滾動調整接駁站點多寡與班距。
屏東縣政府去年啓動墾丁大街人行空間改善工程,從臺26線墾丁大尖山停車場到墾丁福華飯店,全長1.41公里,進行交通標線、號誌、人行步道、臨停區改造,已經完工,最吸睛的臨停空間,不同於傳統格狀形式,而是以3色幾何圖形設計。
縣府工務處養護科長張翔傑說,整條大街共12處臨停空間,均豎立告示牌,日間開放汽、機車停放,每次限停20分鐘;晚間5時至11時則禁止臨停,專供行人通行,未來會在大街兩端設立大型告示牌,提醒駕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