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白埔產業園區環評過關!環團憂:2.5萬棵樹木消失
高雄市政府擇定白埔農場設置88公頃的「白埔產業園區」,今天送入環評大會審查。(蔡佩珈攝)
爲建立南部半導體S廊帶,高雄市政府擇定白埔農場設置88公頃的「白埔產業園區」,外傳納入臺積電評估擴廠的地點之一,該案已在去年11月通過環評初審,今天送入環評大會審查,環團指出該案將導致2.5萬顆樹木消失,擔心保育類鳥類棲地消失,該案最後在開發單位承諾提出環頸雉棲地營造具體規畫、執行及監測,並保留原有林相爲原則營造草鴞棲地,通過環評大會。
高雄市政府預計建設的白埔產業園區,供半導體、光學、電子零組件產業進駐,發展爲半導體制造專區,並與周邊多個科學園區形成南部半導體S形廊帶,預估產值每年3000億元、帶來4500就業人口。
高雄市政府也規畫區外異地補植2萬1736株,並將完成時間從10年縮短到6年,考量燕鴴習性,會避免在夏季補植,且高雄橋頭及岡⼭區是草鴞重要棲地,除草作業會避開10月至隔年2月的繁殖期間,區內則會原地保留589株、移植保留1243株。區內外移補植存活率應達80%以上,未達100%的數量會用1:1.2的比例在當年度補植。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2.5萬棵樹會因開發被破壞,擔心環頸雉、草鴞、水稚等6種保育類棲地因此消失,其中環頸雉被農業部列爲「國家極度瀕危」,市府卻將其棲息地森林跟草生地剷除,根本是讓牠去死;市府規畫在滯洪池營造草鴞棲息地,但滯洪池附近會定期除草、下雨就淹水,根本不適合牠生存。
環委表示,開發單位應加強說明如何維護環頸雉的營造棲地、如何利用滯洪池或其他區域讓其有充足區域棲息。另因滯洪池位處草鴞的營造棲地中間,應在滯洪量不變前提下,以保留原有林相爲原則,調整滯洪池位置、形狀,避免砍太多樹。
此外,環委表示,應加強白埔產業園區及周邊園區的化學品監督管理作爲,且市府在進駐率達65%才啓動廢棄物處理設施相關規畫太慢,應提早在進駐率35%,以零廢棄爲原則提出廢棄物處理設施興建規畫書,並在65%時啓動規劃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