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60處市場閒置荒廢 藏坍塌危機

高雄市鳳山區北門市場已有50年曆史,建物老舊、多處鋼筋裸露。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市60處市場閒置荒廢,不少建物年久失修、鋼筋裸露,潛藏坍塌危機,甚至淪爲街友聚集地、毒品交易場所,治安堪慮。里長抱怨閒置市場已成「三不管地帶」,盼市府勿再坐視不管。

經發局表示,會督促所有權人善盡管理維護責任,至於閒置市場的活化,則將持續與所有權人整合共識,協同都發局透過都市計劃通盤檢討辦理用地解編,並透過都更、促參等機制,媒合開發商讓閒置土地再利用。

高雄市有不少老舊市場閒置荒廢,已50年曆史的鳳山區北門市場,建築老舊、磁磚剝落,停業後幾成廢墟。另處廢棄的東門市場受損嚴重,建物崩落,有倒塌風險,成爲都市之瘤。

鳳山區北門裡長謝秀霞說,北門市場廢棄後,常有流浪漢聚集飲酒喧鬧,前幾年淪爲毒品交易場所,只好請警方加強巡邏。由於垃圾堆積、環境髒亂,抓過孑孓等病媒蚊,是社區不定時炸彈。她上任後,多次向市府爭取改善,建議活化成特色市集或拆除改建停車場,陳情長達11年仍無下文。市府常以私有產權爲由迴避管理,結果就是沒人清、沒人管。

東門市場也讓地方困擾多年,當地里長劉晉祥說,地方一直希望拆除或整建,希望市府能儘快與所有權人協調出解決辦法。

議員林智鴻說,閒置市場都面臨建築結構安全和環境衛生管理等問題,因產權私有,市府介入困難,但如果已鑑定危樓,應要求產權人儘速拆除,或由市府拆除代位求償,未有立即拆除風險的閒置市場則可導入藝術、文創活化再造,例如鳳山第二公有市場、仁愛市場經藝術團隊「跨蝦米」進駐改造,攤臺變舞臺。

議員李雅靜認爲,東門、北門市場屬於民有產權,市府也不能因此袖手旁觀,依建築法規定,建物鑑定爲危樓,市府即有責任強制處置,保障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像鹽埕市場近年成功轉型爲結合文創、市集與傳統攤商的「青銀共市」,成市場活化典範。北門市場是有故事的市場,建議市府注入創新元素,讓曾經熱鬧的老市場重新成爲社區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