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風災致豬價走高、豬源調度困難 農業部祭3措施盼10月回歸常態

近期因夏季高溫影響豬隻育成率,加上疫病干擾、環保壓力及7月風災、雨災,部分產地供應受損,導致全國毛豬供應量短期內縮減。圖爲朴子一處養豬場水淹2公尺深,日前業者動用怪手等重機具搶救在水中掙扎的豬隻。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年初爆發小豬下痢大量死亡,加上臺風及西南氣流影響造成中南部災情,很多豬慘死泡水,導致豬價一路走高、肉品市場毛豬調度困難,宜蘭縣家畜肉類商業同業公會甚至宣佈休市4天。對此,農業部表示,已啓動休市、臺糖8月增供、冷凍廠減購等調節作爲,預估10月有望迴歸常態。

根據畜產會資料顯示,8月8日國內毛豬交易頭數爲2萬1034只、拍賣價每公斤交易價格爲111.39元;8月9日爲1萬2184只、112.69元。

原本宜蘭肉品市場仰賴外地供應,但因丹娜絲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吹毀南部豬舍,不僅豬隻慘死泡水,更連帶造成豬源量少價揚,宜蘭肉品市場原本每公斤大約百元拍賣價,日前創下119.64元高價,連帶使得消費者買豬肉變貴,怨聲連連。

宜蘭縣家畜肉類商業同業公會貼出休市4天公告,也就是說消費者一週僅3天能買得到豬肉,但因肉品量少,不少消費者直呼「有錢也買不到豬肉」,且近期牛肉也漲價,只能另尋其他肉品來源。

對此,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周志勳表示,近期因夏季高溫影響豬隻育成率,加上疫病干擾、環保壓力及7月風災、雨災,部分產地供應受損,導致全國毛豬供應量短期內縮減;此外,因應中元節、中秋節需求高峰將至,市場需求增加、價格進而上揚,屬市場機制正常運作結果。

周志勳表示,未來隨氣候趨於穩定,產地生產逐步恢復,預期整體供需與價格有望於10月迴歸常態,目前農業部已啓動休市、臺糖8月增供650頭、冷凍廠減購等調節作爲,並要求農民秩序出豬,後續也將持續監控市場並適時調節,以維持產銷穩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