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當心熱傷害!醫教你「捏眉心」1秒判斷中暑
▲中醫師教1招迅速判斷是否中暑。(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高溫容易發生中暑等熱傷害,中醫師周宗翰也教民衆一招迅速自我判斷是否有中暑,只要捏一下「眉心」,若出現紅紅一條線,就表示已有中暑現象。周宗翰也提醒,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目眩、肩頸僵硬、疲倦、四肢痠軟、喝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和心悸」等,民衆也可以多加留意。
周宗翰指出,中暑是在室外的空氣高溫和陽光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外加相對溼度在30%-40%以下,造成人體體溫調節障礙,而產生不適狀態。症狀包括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
除了可以從不適症狀判斷中暑,周宗翰也提出中醫常用的判斷方法,只要用大拇指、食指在兩眼間的印堂,輕輕快速一捏,如果馬上就出現紅紅的一條線,就代表有中暑,這時就可以透過刮痧,讓熱氣排出。
中暑除了跟溫度有關,也跟體質、日曬時間長短、勞動強度等因素有關。周宗翰說,常在外面跑的業務人員、從事農業或在不通風,甚至是工作場合潮溼地方的農夫及餐飲業者;另身體不易散熱(如肥胖者皮下脂肪厚)、心肺功能較差、水分代謝失調(如拉肚子)和長期使用鋰鹽或利尿劑、抗組織胺的藥物者,排汗功能都會較差,都是容易中暑的體質。
周宗翰提醒,中暑可依患者情況分爲三個階段,「先期中暑」常見在高溫的環境工作者,會大量流汗、注意力開始不集中、頭暈、胸悶、覺得身體沉重,但這時體溫不會超過37.5℃。若出現前述症狀又不治療,就會變成「輕度中暑」。
一旦發生輕度中暑,下視丘控制體溫調節的功能會因爲高熱而產生紊亂,這時體溫會開始上升至38.5℃以上,臉色開始潮紅、極度口渴、汗流不止及皮膚灼熱等,若再不加以治療,拖到「重度中暑」,皮膚會由熱轉冷、汗流不止變成不出汗、血壓下降、痙攣,甚至昏厥,因此一定要記得注意身體狀況和適時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