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有底氣

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是教育強國“六大特質”之一。上週,中國教育對外交流迎來一系列重要主場活動,展現我國在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中的新進展、新亮點。

一週之內,先是在新疆烏魯木齊,中國—中亞教育部長會議、中國—中亞產學研用合作會議、第九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教育部長會議相繼舉行;繼而在湖北武漢,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舉行,中外嘉賓雲集江城,以此爲契機,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對話會及多場教育外事會見相繼開展。

高密度、高強度的教育外事活動,凸顯出教育的戰略地位。

當前,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知識創新加速推進,科學研究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從知識發現到商業化應用的過程加速縮短,給教育帶來全新挑戰和機遇。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需要各國教育倡導開放共贏,踐行平等尊重。

“中國與中亞國家教育均肩負着國家繁榮發展和人文交流的重要使命,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中國將以數字教育爲紐帶,與世界各國一道,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上週外事活動中的一系列講話,表明中國對教育開放合作的深層認知和戰略定力。

高密度、高強度的教育外事活動,凸顯出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

我國已與183個建交國普遍開展教育合作與交流,“留學中國”的影響力和品牌度持續擴大,195個國家和地區留學生來華求學,學歷生比例提高到60%以上,深化與國際組織的合作,以實際行動爲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今天的參觀和體驗,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化技術如何更好地應用於教育教學,這正是我們迫切需要學習和提高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期間,國外嘉賓對中國數字教育在一線的應用讚不絕口,中國教育實踐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建立在我國教育紮實練好“內功”、夯實根基的基礎之上。

懷進鵬在第九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教育部長會議上指出:“新時代以來中國教育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且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有力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擁抱數字變革,構成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對全球教育的獨特貢獻。”

以數字教育爲例。我國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啓動實施3年來,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深化應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等方面亮點頻出,取得顯著成效。正因爲有如此獨特和深厚的實踐與積累,我國在世界數字教育上贏得廣泛讚譽,吸引多方合作。

也正因此,持續辦好自己的事,奮力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是必須牢牢把握的一條主線。

上週,落實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西北片區調研座談會在烏魯木齊召開。稍早前,同一主題的京津冀片區調研座談會也於北京召開。

接連召開的座談會表明,各地各校要把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落實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爲優先事項加大力度來抓,切實把黨中央擘畫的教育強國宏偉藍圖轉化爲生動實踐。

唯有如此,中國教育才能在包括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在內的一系列領域裡,擁有越來越足的底氣,取得越來越多的成果。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0日 第02版

作者:高毅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