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看好阿里AI雲佈局 預估未來三年資本支出大增21%至2兆元

高盛大幅調高阿里資本支出至2兆元。(取材自微博)

高盛最新報告預測,阿里巴巴爲了搶抓AI商機,未來數年的資本支出將高達人民幣4,600億元(約新臺幣2兆元),遠高於該公司此前公佈的人民幣3,800億元(約新臺幣1.6兆元)目標約21%。

高盛報告指出,AI推理需求激增將推動阿里、字節跳動等巨頭持續加碼投資,其中阿里押注企業級AI雲,字節則發力消費級應用。儘管技術效率不斷提升,但AI需求的爆發令資本支出繼續擴張。

高盛在23日的報告中,調高阿里巴巴在2026至2028財年的合計資本開支將達到人民幣4,600億元,遠高於該公司此前3,800億元的目標。高盛認爲,AI推理需求的激增是支撐這一判斷的核心邏輯,更高的計算效率反而可能提升資本支出向雲收入的轉化率,加速收入增長。

高盛指出,阿里巴巴在外部AI雲收入規模和企業級(To-B)服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其商業化路徑更爲清晰。而字節跳動則憑藉旗下聊天機器人豆包在To-C領域和日均token消耗量上佔據最大份額,顯示出其在探索麪向消費者的AI應用方面的決心。

報告認爲,當前中國主要科技股的估值仍具吸引力。市場尚未進入AI泡沫,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估值相較於其盈利增長前景及全球同行(如谷歌、亞馬遜)仍有折價空間。基於此,高盛重申對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買入評級。

近期,中國公司在AI基礎設施和計算效率方面取得多項突破。例如,阿里雲發佈了新的GPU池化系統Aegaeon,據稱可節省82%的GPU資源;DeepSeek的新OCR模型能將文本輸入消耗的token減少90%。

然而,高盛認爲,這些效率提升並不意味着資本支出會相應縮減。報告引用的資料顯示,AI推理需求和token消耗量正呈指數級增長。字節跳動近期宣佈,其日均token消耗量已在9月突破30兆,相比4-5月實現翻倍,該體量已接近谷歌的43兆。阿里巴巴此前也曾在雲棲大會上透露,其AI推理需求每2-3個月就會翻一倍。

高盛預測,中國雲服務提供商(CSP)在2025年第3季度的資本支出將年增50%,強勁的推理需求是驅動雲廠商持續投入的關鍵,而技術效率的提升有助於將這些投資更有效地轉化爲收入增長,形成正向循環。

高盛認爲,目前尚未出現AI泡沫,其美國策略師預計美國的AI資本支出熱潮將持續到2026年,騰訊和阿里巴巴2026年預期市盈率(GAAP)分別爲21倍和23倍,相較於谷歌的24倍以及亞馬遜和微軟的28-30倍,仍處於不苛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