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解讀資金流:基金”由硬轉軟“,資金逃離臺韓股市,對衝基金增持中國

DeepSeek正在改變全球資金流動趨勢。

據高盛數據,自1月27日DeepSeek發佈以來,除中國外的新興亞洲地區出現30億美元資金外流,主要來自韓國和中國臺灣市場(各10億美元)。這反映出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科技行業內部的投資機會。

高盛報告指出,過去三個月,新興市場和亞洲共同基金的配置正逐步從硬科技向軟科技轉移。這一趨勢在1月底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發佈重要消息後更爲明顯。

同時,對衝基金對中國股票態度微妙變化。根據高盛Prime Services數據,1月份中國股票(包括在岸和離岸)出現適度淨買入,風險偏好有所回升。不過,多空比率從近期高點回落。全球Prime賬簿中對中國的配置仍處於5年低點附近,1月末淨配置比例爲7.1%。

從上週單週數據來看,除中國AH股外的新興亞洲市場出現17億美元的外資淨流出,其中中國臺灣市場流出最多,達8億美元。印度、韓國和東盟國家和地區的外資流出規模分別爲4億美元、2億美元和2億美元。

非亞洲新興市場同樣面臨資金壓力,上週淨流出2億美元,主要來自巴西(1億美元)和南非(5700萬美元)。

相比之下,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股市間的互聯互通資金流向較爲樂觀。春節後南向資金(內地投資者買入港股)流入有所放緩,但上週仍錄得6億美元淨流入,今年以來累計流入已達1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