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都要收購哈根達斯了?高盛大動作意欲何爲?
說其全球有名的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就在最近哈根達斯要被高盛收購的消息傳來,作爲大型投行的高盛收購哈根達斯是要做什麼?這其中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一、高盛都要收購哈根達斯了?
據財聯社報道,業內人士爆料,華爾街巨頭高盛近期或以150億歐元(約1250億元人民幣)從法國私募公司PAI手中收購世界第二大冰激凌生產商Froneri的股權。
Froneri爲PAI與雀巢(Nestlé)於2016年成立的合資公司,雙方股權各半,目前爲美國市場生產哈根達斯(Häagen-Dazs)、奧利奧(Oreo)、吉百利(Cadbury)等知名冰激凌品牌的商品。據報道,目前該交易尚處於談判階段,相關方尚未簽署最終協議。
據投資界報道,自八十年代起,哈根達斯經歷了複雜的股權變更之路。
1983年,美國食品巨頭品食樂(Pillsbury)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哈根達斯,同時保留品牌獨立運營權。隔年,哈根達斯進入歐洲市場,首站巴黎。
1989年,英國酒業巨頭帝亞吉歐(Diageo)收購品食樂,哈根達斯隨之易主。在帝亞吉歐控股時期,哈根達斯重點拓展亞洲市場,並在1996年進入中國,那則廣告詞“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風靡一時。
至於通用磨坊,則仍掌握着哈根達斯全球品牌所有權,並主要負責北美以外地區的運營,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投資界報道稱,高盛如果買下Froneri,將間接獲得雀巢旗下Mövenpick、Milkybar等品牌,以及哈根達斯的區域運營權,但哈根達斯全球商標權仍屬通用磨坊。
二、高盛到底想要做什麼?
面對着網傳的高盛要出手收購哈根達斯的情況,我們到底該怎麼看這件事?高盛的邏輯玩法又該如何判斷?
首先,提及投資銀行,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其在企業上市、債券發行等資本市場活動中扮演的中介角色。然而,隨着全球金融市場的日益成熟與複雜化,以及競爭環境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投行開始尋求業務多元化以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這種趨勢下,直接投資於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成爲了許多頂尖投行的新選擇。高盛作爲行業的領頭羊,其每一次重大決策都預示着行業風向標的轉變。通過直接控股或參股實體企業,投行能夠更深度地介入企業的經營管理,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和資源網絡,爲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時也爲自己開闢了新的利潤增長點。此次對哈根達斯的潛在收購,正是這一轉型戰略的具體體現,標誌着投行業務邊界的進一步拓展。
其次,高盛對哈根達斯母公司的收購,反映了其對高端冰淇淋市場的長期看好。哈根達斯作爲全球知名的高端冰淇淋品牌,擁有廣泛的消費者基礎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高盛很可能認爲,通過併購哈根達斯,可以實現資源的重組與整合,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具體來說,高盛可以通過其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和廣泛的市場資源,幫助哈根達斯拓展市場、優化供應鏈、提升品牌價值,從而實現更高的盈利水平。此外,高端冰淇淋市場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高盛的這一收購舉動有望爲其帶來豐厚的回報。
第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開始借鑑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即尋找那些具有護城河優勢、管理層優秀且業務模式清晰的公司進行長期持有,並積極參與到公司的運營管理中去。高盛此次對哈根達斯的興趣,有可能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不同於簡單的財務投資者,高盛大概率計劃通過深度參與哈根達斯的日常運營,引入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市場營銷策略以及技術創新手段,幫助品牌實現更快的成長和更高的價值創造。這種“持股+經營”的模式,既能夠確保投資收益的穩定性,又能通過主動管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雙贏的局面。高盛此舉無疑是在向市場傳遞一個信號: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單純的資本注入已不足以保證成功,只有深度參與並賦能被投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第四,從長遠角度看,無論全球經濟環境如何變化,優質資產始終是投資者競相追逐的對象。高盛此次對哈根達斯母公司的收購意向,正是這種趨勢的一個縮影。在全球範圍內,各類金融機構都在積極尋找那些具有強大品牌效應、穩定盈利能力以及廣闊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投資。這不僅是對單一項目的押注,更是對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前瞻性佈局。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圍繞優質資產的競爭將會愈發激烈,而像高盛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憑藉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管理團隊,無疑將在這一過程中佔據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