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壓力加劇 北市都更推動「屋老人更老」成隱憂

文/住展雜誌

財政部最新資料指出,臺北市逾4成不動產掌握在65歲以上高齡的屋主手中,比例攀升至全國之冠。由於高齡者多半對都更流程抱持保留態度,不僅搬遷意願低,也對繁瑣程序難以承擔,導致都更整合難度持續上升,城市更新進程面臨挑戰。

根據統計,去(2024)年全臺65歲以上的房屋稅納稅人已達413萬戶,佔整體比重35.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臺北市高齡屋主佔比更高達44.6%,爲六都之最。地價稅方面,全臺高齡納稅人戶數爲354萬戶,佔比達33.2%,而臺北市高齡地主佔比則爲41%,同樣名列前茅。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總監徐佳馨分析,隨着醫療進步與養生觀念普及,戰後嬰兒潮世代多已邁入高齡階段,且當年北市房價相對可負擔,不少人早早置產,尤其蛋白區更常見這羣銀髮屋主。如今這批人手握大量資產,但對於重建與都更,卻顯得相對消極,爲臺北市的都市更新帶來三大風險。

一是都更整合困難,主要因高齡者對遷移與程序負擔意願低,導致更新案推動延宕;二是繼承爭議風險升高,大量不動產尚未規劃資產傳承,未來恐出現權屬糾紛與分配問題;三是住宅資源未能活化,使年輕族羣望屋卻步,人口外移加劇老化失衡,進一步壓縮城市活力。

大家房屋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也指出,除了早期置產者外,近年不少高齡者憑藉退休金與積蓄,依然有能力進軍高房價市場,加上房地合一稅與遺產稅考量,不少家庭選擇延後資產傳承時機,讓北市的不動產結構愈發朝高齡集中。

對此,政府應正視「屋老、人更老」的雙重問題,除簡化都更流程,也需提供高齡友善的搬遷與換屋機制,協助長者安心參與重建,才能讓臺北市房市與城市結構走向更新與平衡。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臺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