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指臺灣承諾捐助以屯墾區 專家憂違國際法
我國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右二)七月初訪問以色列賓雅敏地區。外交部表示,除考察該區人道與醫衛基礎建設,並就醫療合作願景廣泛交換意見。圖/翻攝自猶太新聞網
香港南華早報廿日報導,臺灣最近承諾向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屯墾區的醫療計劃捐款,這是臺灣與以色列建立更緊密連結的最新嘗試;但專家指出,此舉違反國際社會處理以色列佔領行爲的準則,可能造成反效果。
南早報導說該款項將用在資助耶路撒冷以北、位於西岸夏爾賓雅敏的納納西醫療中心。
以色列國家新聞、猶太新聞網和總部在美國的「美國以色列人報」七月稍早都已報導。
南早指出,以色列在西岸設屯墾區及整體的人員進駐,已被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法院(ICJ)等多個國際機構認定爲非法。
外國政府捐助有時會透過慈善機構或組織間接到達以色列佔領區,但比利時魯汶大學國際公法教授耶南德茲說,臺灣似乎是第一個直接向以色列屯墾區提供資金捐贈的政府。
該捐贈可能被視爲默許以色列在西岸的存在,從而違反國際法。ICJ去年的諮詢意見就要求所有國家阻止一切有助維持該非法佔領的貿易和投資關係。耶南德茲說,該捐款承諾可能不利臺灣爭取外界支持其自身主張,尤其是對較同情巴勒斯坦的全球南方和歐洲國家。
以色列賴赫曼大學阿巴埃班國際外交研究所亞洲政策項目主任阿夫特曼說,該捐款行爲可能是爲表明與親以、極右派美國領袖的結盟。
南早報導,我國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說,臺灣方面仍在與相關機構商討捐贈金額,但未直接回答有關臺灣決定向屯墾區而非以色列合法領土捐款的問題。
針對至少三家以色列媒體報導此事,我駐以色列代表處和臉書卻未曾提及。
外交部表示,李雅萍六日前往以色列賓雅敏行政區轄訪,由該行政區首長Yisrael Ganz接待,考察該區的人道與醫衛基礎建設,並就雙方醫療合作願景廣泛交換意見。據瞭解,本案尚在意見交流階段。
外交部指出,臺灣相信「健康無國界」,疾病也無邊界,臺灣雖非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仍以行動落實這項由WHO所倡導的原則,提供必要的關懷及人道協助。
林郁方質疑 此舉國家利益在哪
曾任中華民國與以色列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的前立委林郁方質疑,屯墾區非常敏感,對阿拉伯回教國家來說,這是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色列奪取強佔屯墾區;臺灣一旦資助屯墾區,會被外界認爲是支持以色列的做法,很多國家都不會原諒我國。
「我們跟以色列的關係,有好到必須成爲第一個捐錢給屯墾區的國家嗎?我們必須去幫忙背這個十字架?」林郁方說,就算是捐助醫療中心,這做法都不是很聰明,外交有時會碰到很尷尬的狀況,但要問的是:我方做這件事情的國家利益在哪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