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以?親美?港媒爆我擬捐助屯墾區惹議 外交部:僅廣泛交換意見

中華民國外交部。本報系資料照

南華早報和數家以色列媒體報導,臺灣承諾要在以色列屯墾區投入大筆捐款以支持建設醫療中心;我外交部稱這是我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赴轄區訪問考察,就雙方醫療合作願景「廣泛交換意見」。

至少三家以色列媒體報導此事,我駐以色列代表處和臉書卻未曾提及。

外交部表示,我國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六日前往以色列賓雅敏(Binyamin)行政區轄訪,由該行政區首長Yisrael Ganz接待,考察該區的人道與醫衛基礎建設,並就雙方醫療合作願景廣泛交換意見。據瞭解,本案尚在意見交流階段,駐以色列代表處還沒承諾捐贈。

外交部指出,臺灣相信「健康無國界」,疾病也無邊界,臺灣雖非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仍以行動落實這項由WHO所倡導的原則,爲欠缺醫療資源的民衆提供必要的關懷及人道協助。

曾任中華民國與以色列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的前立委林郁方質疑,「這是她自己(指李雅萍)要這麼做,還是政府訓令她這麼做?」

林郁方說,屯墾區非常敏感,對阿拉伯回教國家來說,這是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色列奪取強佔屯墾區;屯墾區在國際上遭受很大批判,臺灣一旦資助屯墾區,會被外界認爲是支持以色列的做法,很多國家都不會原諒我國。

林郁方說,「我們跟以色列的關係有好到必須成爲第一個捐錢給屯墾區的國家嗎?我們必須去幫忙背這個十字架?」就算是捐助醫療中心,這做法都不是很聰明,外交有時會碰到很尷尬的狀況,但要問的是我方做這件事情的國家利益在哪裡。

現任臺以國會議員聯誼會會長的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則說,臺以雙方未來合作可依循人道援助、國際組織民間互助、指定用途的政府資金捐助或參與包括第三國在內的多國政府聯合計劃,至於國際政治的評估則尊重行政院與外交部的專業判斷;他舉例,指定用途的政府資金捐助,包括媒合臺灣的民間企業或基金捐贈,或是合於預算項目的外交部援助計劃,給予以色列官方指定的機構。

對於外媒報導內容,鍾佳濱說,無從針對延伸問題加以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