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兩會”推動中國走向進一步繁榮

香港點心日報網3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駁斥西方的悲觀主義 隨着中國即將召開一年一度的 “兩會”,西方一直以來宣揚的“中國經濟衰退”論調,似乎越來越與現實脫節。北京即將公佈一份強有力的全新發展路線圖,這將進一步鞏固其作爲一個不受心懷嫉妒對手悲觀預測影響的大國地位。即將於本週開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絕不只是政治會議而已。這些由立法者和顧問組成的機構,爲塑造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關鍵決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意見。此次會議上發佈的政策聲明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深遠影響。儘管西方不斷進行宣傳抹黑,但中國經濟在2024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強勁表現彰顯了中國政府的嫺熟管理能力及其經濟模式的活力。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可持續發展。通過產業升級和減排來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發電量猛增16.4%。中國還積極推進高水平的經濟對外開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中國取消了對外商製造業投資的限制,這有力地表明瞭北京方面渴望吸引先進技術、頂尖人才和機構資本。自然而然地,精明的跨國公司也做出了積極迴應。華南美國商會報告稱,其半數以上的會員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總計145.9億美元的利潤再投資於中國,這一數字比之前的水平增長了33.18%。該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表示:“企業正在加大在中國的投入,以穩固這個至關重要的市場。這是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的一個信號。”從特斯拉、寶馬這樣的行業巨頭到富有創新精神的初創企業,各大企業都在用資金配置爲中國投下了有力的支持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西方的保護主義壁壘反而加速了這一趨勢。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表示:“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持續、高質量的增長。”他稱讚中國在數字化、可持續發展以及人工智能等革命性領域已崛起爲全球領導者。在中國“十四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之際,各省政府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體現了明智的雄心壯志,並結合了現實考量。大多數省份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5%至6%,在積極進取與保持穩定之間達成了務實的平衡。這些目標與明確的優先事項相契合,比如通過以舊換新計劃刺激消費,推動對可再生能源和高科技製造業等戰略領域的投資,以及保障就業穩定;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2%左右,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提升家庭購買力等。至關重要的是,中國預計收入水平將與整體經濟增長同步提高,確保經濟發展成果切實轉化爲生活水平提升和國內需求增長。這一良性循環與中國長期以來向消費驅動型經濟模式轉型的目標契合,使中國經濟更能抵禦出口衝擊。儘管中國面臨來自國內部分行業以及國際政治局勢等複雜挑戰,但“兩會”議程將進一步鞏固中國作爲一個能憑藉大膽願景戰勝逆境的國家的地位。從培育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能力,到引領綠色工業革命,中國正在致力於推動國家走向進一步繁榮。(黃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