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這個板塊爲何頻頻被爆買?

中經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保險公司再次通過港股市場舉牌銀行股。7月4日,港交所披露易信息顯示,平安人壽於6月30日在場內增持2244.6萬股郵儲銀行H股股份,涉資約1.23億港元。增持完成後,平安人壽持有的郵儲銀行H股數量增至26.01億股,佔該行H股總數突破13%。

此前,平安人壽於1月8日和6月13日兩次舉牌郵儲銀行H股。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平安人壽還多次通過港股舉牌了招商銀行和農業銀行。

僅從今年6月的情況看,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6月10日,農業銀行獲平安人壽在場內以每股均價5.45港元增持4732萬股,涉資約2.58億港元,增持後,平安人壽持股比例由12.97%上升至13.12%。平安人壽於6月17日增持629.55萬股招商銀行H股股份之後,於當日達到該行H股股本的15%,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舉牌。

此外,6月27日—6月30日,鄭州銀行獲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場內增持3900萬股。增持後,弘康人壽保險對鄭州銀行的持股比例由4.75%上升至6.68%。

今年以來,港股銀行股價震盪上行。Wind香港銀行指數由2025年年初的12800附近漲至7月4日的17171.91。

談及險資增持銀行H股的原因,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內蒙古大學校外碩導楊海平告訴記者,其一,上市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健全,經營風格也比較穩健,風險防控水平一直比較穩定,業績表現不俗,具備穿越週期的特徵和能力;其二,H股估值較低,險資增持銀行H股,可以低價位入手優質資產;其三,上市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股息率較高,新“國九條”之後,上市銀行積極提升分紅的可預期性。由於估值的原因,上市銀行H股的股息率更高。在外部衝擊的背景下,銀行H股的吸引力進一步凸顯;其四,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顯現,有利於上市銀行穩定盈利能力,穩定風險防控形勢。上述特點符合險資投資的基本要求和風險偏好。

中國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一煒指出,銀行低波動、高股息、低估值的特點持續受到險資青睞。對於險資而言,銀行股股息率優於長債收益率,估值波動可計入OCI(其他綜合收入)以應對業績波動,並且相對來說,當前H股銀行股息率更高。同時,不排除保險公司通過股權投資ROE(淨資產收益率),領先優質城農商行實現並表和銀保渠道業務協同、進一步改善業績回報的空間。

“港股銀行股具備‘高股息+低估值’雙重優勢,AH價差收窄空間充足,疊加險資、南向資金持續流入,中短期或維持震盪上行。”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爲,投資港股銀行需關注三重風險:一是美聯儲政策轉向引發的匯率波動;二是經濟復甦斜率影響資產質量;三是股息率隨股價上漲逐步收窄。長期看,若銀行淨息差企穩、不良出清,疊加險資“壓艙石”效應,港股銀行股有望成爲“資產荒”下的核心配置標的。

針對保險公司的增持舉動對銀行的影響,楊海平認爲,一是引入長期穩定股東,可以優化股權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優化治理結構;二是以實際行動補充了銀行資本,爲後續發展注入動力;三是以股權爲紐帶,可以進一步發掘銀行和保險機構之間的戰略協同效應。

田利輝補充道,險資增持銀行股,短期提振股價與流動性,長期重塑估值邏輯。其本質是“低估值+高股息”資產的稀缺性吸引險資佈局,疊加監管鼓勵險資加大對港股配置,形成資金面與政策面共振。此外,險資持股或深化銀保協同,優化銀行負債端成本,增強盈利穩定性。需關注的是,若險資持續加倉,可能推動銀行股PB估值向1倍中樞迴歸,但需警惕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對資產質量的擾動。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