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蹤|官方引導調減百萬頭能繁母豬 豬價重心有望上移

智通財經獲悉,生豬行業去產能大幕拉開。農業農村部最新調度顯示,當前,我國生豬產能階段性偏高,爲防範生產大起大落、價格大漲大跌風險,將實施生豬產能綜合調控,引導調減約100萬頭能繁母豬。

能繁母豬存欄是生豬供應的“總開關”,直接決定10個月後的商品豬出欄規模,若調減能繁母豬存量,10個月後生豬出欄量將相應減少。這意味着,下半年和明年春節後生豬出欄將明顯增加,由於生豬的自然生長週期,從現在開始調減能繁母豬產能,調控效果將於10個月後落地。

在國內豬肉弱需求、強供給的背景下,年內生豬價格持續走低,尤其是進入7月豬肉消費淡季以來,消費不振使得豬價進一步走低。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生豬(外三元,下同)報13.77元/公斤,創下年內新低,較年初累計下跌約13.9%,且跌破全行業盈虧平衡線。

事實上,今年以來多次政策出臺,倡導行業減母豬、控二育、降體重,釋放政策積極信號。

7月23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會議邀請牧原、新希望、正大、德康、雙匯、金鑼等頭部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參會。會議中部黨組書記、部長韓俊表示,當前生豬產業面臨產能階段性偏高、生產和價格波動風險大等問題,要嚴格落實產能調控舉措,合理淘汰能繁母豬,適當調減能繁母豬存欄,減少二次育肥,控制肥豬出欄體重,嚴控新增產能。

6月上旬,農業農村部召開生豬生產調度會,通過降低出欄均重減少今年下半年的供給、和限制基礎產能,調減100萬頭,穩定明年上半年供給。

5月底,已有相關部門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多家頭部豬企接相關部門要求,暫停能繁母豬擴產,出欄體重也需要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從企業的表現來看,多個企業已經吹響“反內卷”號角。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在官方會議上已經透露了其落實產能調控的主要做法。一是減少能繁母豬存欄。在已經減少17萬頭的基礎上,計劃再減少13萬頭,到年底前減到330萬頭。二是下調肥豬出欄均重。目前頭均重125公斤,比5月末下降5公斤,計劃7月底降至123公斤,8月底降至120公斤。三是控制二次育肥。從6月初起,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戶銷售肥豬。

新希望在6月份也曾表示,公司嚴控銷售流程,對商品豬隻開屠宰類檢疫票,不對二次育肥客戶渠道銷售商品豬。

7月28日,神農集團公告稱,宣佈終止2.9億元定增計劃,其核心項目——紅河彌勒年出欄24萬頭優質仔豬擴繁基地建設戛然而止。

國泰海通證券表示,從目前的能繁和體重來看,我們認爲能繁的控制是細水長流的過程,體重的下降近幾周趨勢明晰。從8月價格預期來看,預計8月是出欄量環比增長,體重壓力逐步有所釋放的過程,短期價格預計承壓。繼續推薦養殖板塊牧原股份、溫氏股份。

日前,招商證券分析認爲,生豬產業“反內卷”的核心目標在於調控母豬產能、提振豬價。同時,經歷前期的快速擴張後,大部分上市豬企資產負債率仍超60%,處於歷史較高水平,豬企也有動力配合調減產能,以量換價,緩解債務壓力。

相關概念股

德康農牧(02419):德康農牧(02419)發佈公告,2025年7月,本公司銷售生豬78.02萬頭(其中商品肉豬74.19萬頭),銷售收入人民幣14.27億元。2025年7月,本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均價人民幣14.21元/公斤,較2025年6月下降 0.70%。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7個月,本公司共銷售生豬589.75萬頭(其中商品肉豬 558.62萬頭),銷售收入人民幣114.49億元。

中糧家佳康(01610):中糧家佳康發佈公告,2025年6月,該公司生豬出欄42.7萬頭,本年累計289.8萬頭,生鮮豬肉銷量2.45萬噸,生鮮豬肉業務中品牌收入佔比33.56%,商品大豬銷售均價爲14.08元/公斤。

萬洲國際(00288):7月中金髮布研報稱,保持萬洲國際25/26年核心歸母淨利潤16.14/16.83億美元。公司交易在8.1/7.8倍25/26年P/E;維持目標價8.56港幣/股,對應8.7/8.4倍25/26年P/E和近7.8%上行空間,維持跑贏行業評級。該行預計萬洲國際可比口徑下2Q24經營利潤同比有望低雙位數增長(即剔除2Q24美國業務中政府補助影響),符合市場預期。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