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深入推進“田字型”治理新模式
記者|溫家玉
責編|張晶
正文共2982個字,預計閱讀需9分鐘▼
近年來,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以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爲切入點,以“黨建+”爲統領,以實施“紅色細胞工程”“平安細胞工程”爲載體,以迭代升級“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爲抓手,全面加強“街道、社區、小區”三級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創新落實“大數據+網格化+羣衆路線”協同治理機制,着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打造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切實提升居民羣衆的滿意度。
用好“大數據”,讓基層治理更利民
搭建矛盾化解平臺,矛盾彙集更全面。升級搭建“西固區矛盾糾紛全量處理平臺”,對婚姻家庭、鄰里、經濟等八類矛盾糾紛分類過濾,歸集形成矛盾糾紛全量庫數據池,在區域、類型、頻次等不同維度分析矛盾糾紛態勢。同時,集中解紛力量,讓分流轉辦更加規範,讓化解矛盾糾紛結果可查詢、可跟蹤、可評價。2024年以來,全量歸集“小蘭幫辦”、“隴情E通”、平安甘肅平臺、12345羣衆熱線等多方矛盾糾紛18600件,針對其中“難點、堵點、熱點”問題召開聯席會議18次,調度各級各部門聯動辦理問題事件136件。
強化數據採集運用,分析研判更精準。充分調動三級網格動能,發揮網格員“前哨兵”作用,在日常巡查走訪中採集轄區各類社情民意、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特殊人羣等基礎信息,匯入各類“大數據”平臺,及時解決各類矛盾隱患和羣衆合法合理訴求,形成“發現—反饋—處理—跟蹤”閉環處置機制。全面推廣“民情地圖·小蘭善治”網格化管理系統平臺建設應用,持續推進“人、地、事、物、組織”等基礎信息的收集更新工作。
加強線上線下融合,預警防範更精準。依託各類“大數據”平臺全量庫數據池繪製“平安地圖”,精準開展預測預警,對平安建設相關數據進行比對分析,智能解析全區平安形勢和風險隱患發展規律,實現對各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的敏銳感知、快速預警和及時研判化解。
做好“網格化”,讓基層治理更便民
圍繞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要求,西固區科學合理設置網格611個,全面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提質增效。
創新“工作方法”,深化基層治理模式。在全區範圍內推廣臺賬式管理、項目式推進、清單式服務、包聯式指導、捆綁式共建、互動式提高、會商式研判、系統式治理“八式”工作法,建立定格、定人、定職、定責、定流程、定待遇“六定”制度,並通過“三必問、四必查、五必訪、六必清”方式,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常態化覆蓋走訪網格,多渠道多途徑收集網格內社情民意,將基層治理“觸角”延伸到網格的“神經末梢”。2024年以來,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5910件、安全隱患24654件,實現“提網知人、提人知情、提情知因、提因知策”。
探索“三色網格”,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在做實做好全要素網格的基礎上,西固區探索實施紅(重點區)、黃(預警區)、綠(防範區)“三色”網格動態管理機制,明確“三色”網格包聯責任主體和工作任務,實現“紅色”抓整治、“黃色”抓提升、“綠色”抓鞏固,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基層網格精細化治理實效。
同時,對“三色”網格進行精細化管理,針對網格內的羣衆需求、事件動態等,包聯人員定期深入網格走訪入戶,及時解決羣衆困難,持續跟進疑難問題,切實做到快速掌握轄區村情民情,不斷提升決策的前瞻性、科學性。截至目前,共排摸出262個突出問題,並開展了集中整治,統籌解決基層治理、民生保障、矛盾糾紛等各類難點問題13294件。
創新“資源整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實行資源統一調度,由各級網格黨組織主導,完善網格資源配置統籌使用機制,把各級各類服務、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建設項目資源下沉到網格進行統籌使用,最大程度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完善服務管理事項清單,實現“多網合一、一網通管”。特別是探索建立了“網格+”治理模式、“1+1+5”基層治理格局、“服務+治理”內外雙循環工作法,通過統籌羣衆工作、社區工作、網格化管理和物業服務一體化,做好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法規宣傳、公共服務代辦等方面工作,切實提升社區治理質效。2024年以來,全區網格員入戶6000餘次,張貼網格公示牌488塊,發放“田字型”基層治理宣傳單15000餘份,收集各類社情民意284927件,更新基礎數據55000餘條。
走好羣衆路線,讓基層治理更親民
西固區堅持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同時依託“小蘭幫辦”小程序健全羣衆說事直達直辦載體,讓羣衆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問題能有效解決。
線下聽民聲察民情。立足於防、立足於早、立足於小,堅持常態化排查、集中排查和專項排查相結合,調度網格員、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深入基層一線主動走訪調研、排查矛盾糾紛,全力防範化解經濟金融、網絡輿情、社會矛盾和個人極端案事件等風險隱患,解決一批涉穩風險和問題訴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同時,通過開展機關幹部“返鄉走親”、鄉鎮幹部“駐村連心”、村居幹部“入網知心”、村居黨員“聯戶交心”的“一親三心”活動,聚焦民生服務、矛盾糾紛調解等重點難點堵點,開展爲“老”、爲“小”、爲“困”、爲“心”、爲“需”服務,把民情民意收集上來,把問題解決好,把羣衆服務好。目前,西固區110個村(社區)已全覆蓋組建“一親三心”工作隊,走訪村民代表、困難戶等各類人羣1400人,建立完善各類“民情檔案”1200份,區級層面解決問題困難和意見45件,開展志願服務活動951場次,切實做到了爲民辦好暖心實事。
走好網上羣衆路線。西固區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線上運行“小蘭幫辦”公衆訴求平臺“我有話說”“我要報事”模塊,讓羣衆在“指尖上”反映訴求,鼓勵羣衆“說事、議事、主事、言事”。在“我要報事”模塊中引導羣衆及時反映自身訴求、報送身邊隱患,在“我有話說”模塊把羣衆關心關切轉化爲意見和建議,實現各類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線上流轉、線下處置、閉環辦理。同時,健全上下貫通的雙向辦理模式,按照“社區發現、逐級響應、自下而上”的模式,形成了“兜底受理、閉環辦理、上下聯動”的解決渠道,確保各類事項能落實、有迴音、做到位。2024年以來,全區“小蘭幫辦”公衆訴求辦理平臺共受理留言46899萬件(次),辦結率達100%。
持續深化“三調對接”。健全訴調、警調、訪調和社會力量調處的工作體系,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銜接,實現從“各自爲政、單一服務”到“協同聯動、精準服務”的轉變。完善全區訴調、警調、訪調工作辦法及相關工作流程,在區綜治中心掛牌成立“一站式”矛盾糾紛綜合調處服務中心和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工作站,設置訴前調解室、行業性專業性綜合調解室、行業性專業性綜合辦公室和司法確認室,選聘專職調解員、特邀調解員和金牌調解員33名,最大限度地將矛盾化解在立案前,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持續加強調解陣地、力量和能力建設,做到訪、調、訴一體推進,真正實現矛盾糾紛調處“一站式”服務。2024年以來,流轉至區綜治中心訴調對接案件1434件,調解成功率77%;警調對接案件1314件,化解率99%;訪調對接案件30件,化解率100%。
西固區的“田字型”治理新模式,緊抓強基固本工作任務,把羣衆的“表情包”作爲工作的“風向標”,有效發揮網格員隊伍作用,落實基礎信息採集、矛盾糾紛化解、重點人員管控、特殊人羣服務等任務,推動了“一網兜底、一網統管”,切實提高了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