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強信心 看發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在定西,山水會吟詩,文化能“變現”

渭河源國家4A級旅遊景區綠意蔥蘢。本文圖片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高檣 攝

當晨曦的第一縷光掠過隴中高原,定西在歲月的褶皺裡舒展身姿。

這片浸潤着渭河源頭甘霖的土地,充滿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也不乏華夏文明千年沉澱的瑰寶。

從蒼茫林海到雕樑畫棟,從潺潺溪流到藝術殿堂,定西以山水爲紙、文化爲墨,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馳神往的文旅長卷。

(一)

沿渭河而上,渭河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如綠色錦緞鋪展。進入景區步移而景換,時而山環水抱、景色奇秀,時而地勢險峻、飛泉流瀑。

今年5月,提升改造後的渭河源景區全新開園,集文化探源、生態度假、親子娛樂、戶外探索等功能於一體,業態愈發豐富,充滿趣味。

作爲甘肅文旅產業集團旗下的4A級旅遊景區之一,渭河源景區於2023年9月正式啓動改造提升項目。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佔地面積154畝,重點打造“渭河源·如驛部落”,主要規劃設置了民俗兒童體驗區、休閒服務區及露營活動區。

“渭河源景區的改造提升,不只是景觀的煥新,更多的是經營理念的調整和經營業態的豐富。”甘肅文旅集團渭源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永峰介紹,景區以大禹導渭爲緣起、以渭河源文化爲主題,用“園中看景,景中嵌園,詩意棲居”的手法,滿足“全齡段”遊客“親子游”“銀髮遊”“研學遊”等需求。

“以前我們是自然觀光型景區,現在我們致力於打造文化景區,聯合渭源當地梳理文化脈絡,打造楹聯、牌匾、摩崖石刻等,講好文化故事。”李永峰介紹,“每逢端午、五一等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今年5月我們的遊客量達5萬餘人次。”

“煥新升級後的渭河源景區既適合成年人欣賞自然風光、感受渭河源頭的文化,也有很多適合孩子們遊玩的項目,特別適合一家人出遊。”遊客崔女士感嘆。

孩子在渭河源景區如驛部落歡樂園玩耍。

位於渭源縣蓮峰鎮的首陽山,因“列羣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這裡不僅有着九峰環峙如蓮花的壯美景觀,更承載着千年的文化基因。

三千多年前,伯夷、叔齊在此采薇隱居,他們抱節守志的故事,讓首陽山成爲善、德、仁、義的精神象徵。

清聖祠斑駁的石碑上,左宗棠的筆跡蒼勁有力,清代文人的詩篇在歲月中流轉,與山間的古鬆清泉共同構建起儒、釋、道合一的獨特境界。

沿着遊線漫步,既能感受文化的深邃,又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

“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獨特的歷史民俗和文化,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使首陽山景區成爲一個集生態觀光、休閒養生、拜謁先聖、陶冶身心、文化研學於一體的旅遊勝地。”渭源縣渭河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春喜介紹,目前,首陽山景區已接待遊客20萬餘人次。

首陽山、渭河源、元古堆三大國家4A級景區格局特色,鳥鼠同穴文化、大禹導渭文化、伯夷叔齊文化三大傳統文化聞名遐邇……近年來,渭源縣立足資源稟賦,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持續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目前,渭源縣已成功躋身“全國避暑旅遊樣本城市”“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去年全縣文旅產業綜合收入突破20億元。

渭源縣首陽山。

(二)

通渭素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的美譽,在定西的文化版圖上,這裡宛如一支飽蘸濃墨的畫筆,繪就了獨特的藝術篇章。

通渭人崇尚耕讀、鍾情書畫,城區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揮毫潑墨的身影;鄉鎮村舍屋內,幾乎家家懸掛着書畫作品。

走進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彷彿穿越時空,與歷代書畫大家對話。書畫村設有書畫創作室、裝裱工坊等,遊客不僅可以近距離觀賞書畫創作的全過程,還能自己提筆,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體驗揮毫潑墨的樂趣,感受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50歲的通渭人楊建輝從事書畫交易已有22年,十多年前悅心書畫村建成時,他便在裡面經營起一間工作室。“依託書畫村以及每年舉辦的書畫藝術節,我們的書畫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每年線上+線下交易量能達到四五百萬元,其中八成是通渭本地書畫家的作品。”楊建輝說。

目前,通渭有書畫創作人員1萬多人,其中有中美協會員15人、中書協會員53人,培育市場主體800多家,年書畫交易額突破10億元。

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本地畫家正在進行創作。

在隴西,李家龍宮無疑是最耀眼的文化座標。

步入李家龍宮,中軸線排列的戲臺、儀門、正殿等建築,雕樑畫棟間盡顯大唐風華。這座始建於唐初的宮廷式古建築羣,早已成爲李氏文化交流的精神家園。

“我們夫妻倆路過隴西,瞭解到這裡有李家龍宮就特地來轉轉,看了以後很長見識。”從寧夏吳忠自駕路過隴西的遊客李世強說。

多年來,隴西縣持續深入挖掘、整理、傳承和弘揚隴西李氏文化,李家龍宮正在成爲“世界瞭解隴西、隴西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2017年,李家龍宮被中國僑聯命名爲甘肅省首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成爲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在隴西縣探尋文化的足跡,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時代的傳承更是綿延不絕。

走入位於縣城的莫建成藝術博物館,莫建成先生的工筆花鳥畫以獨特的筆墨、典雅的色彩,展現出生活的詩意與美好。各類藝術展覽輪番上演,吸引着藝術家和愛好者在此交流思想、碰撞靈感。

徜徉藝術的海洋,穿越理性與美的輝煌時代——歐洲古典油畫展正在一樓開展,查爾斯·巴克斯特的《玫瑰女孩像》、阿爾伯特·布倫德爾的《等待回家的未班船》、十九世紀歐洲學院派的《女士肖像》等經典作品琳琅滿目,還能欣賞到奧古斯特·羅丹及巴勃羅·畢加索等藝術大家的10件雕塑作品。

在這裡,藝術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化作可觸摸、可感知的文化盛宴,滋養着每一位來訪者的心靈。

自2021年10月開館以來,莫建成藝術博物館已舉辦了8場大型書畫展覽,接待省內外團體與隴西中小學生參觀人數110批次,線下參觀人數達11.7萬人次。

近年來,隴西縣積極搭建藝術平臺,中美協隴西寫生基地、省美協寫生基地相繼落成,培育出28名中美協會員,十餘場高規格書畫展覽在京舉辦,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航拍下的隴西縣李家龍宮。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崔翔龍 攝

(三)

田野間綠意盎然,村落裡古木參天,溪水如靈動的玉帶穿村而過……毗鄰212國道的渭源縣會川鎮羅家磨村,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田園畫卷。

如果說首陽山和渭河源是定西的“山水之魂”,那麼羅家磨村則是鄉村振興的生動註腳。

山巒疊翠、阡陌縱橫,“山野拾夢”民宿坐落其中。

土黃的牆壁、青色的瓦片、柴扉院門,處處散發着濃濃的鄉土氣息;而民宿內柔軟的牀墊、潔淨的衛浴和潮流吧檯,又讓遊客在擁抱自然的同時享受現代舒適。

“這裡有4座院落‘水窩窩’‘草坡坡’‘雞冠冠’‘山屲屲’,共15間客房,每間客房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風貌。”民宿負責人王會蘭介紹。

“在這裡,自然不再是外在的風景,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清晨可以聆聽鳥兒的歌唱,感受清新的空氣;夜晚可以仰望滿天的繁星,享受大自然的寧靜。”王會蘭介紹,五一和端午假期民宿都是滿房,很受蘭州遊客歡迎。

山野拾夢民宿坐落在山野間。

令人驚喜的是,隨着藝術寫生基地和美術館的落戶,讓這個小山村成爲藝術家的靈感源泉。

夏日來臨,羅家磨村便熱鬧起來,前來研學寫生採風的師生和避暑旅遊的省內外賓客絡繹不絕。鬱鬱蔥蔥的森林、潺潺而過的溪流、錯落有致的院落、獨特的民俗風情,在畫家筆下定格。

因爲看好家鄉渭源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從會川鎮走出去的大學生姚龍於2017年返鄉創業,在當地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先後創辦了甘肅羅家磨寫生基地、渭河源藝術寫生基地。

“每年我們要接待省內外藝術院校研學師生和知名書畫家萬餘人次,在帶動家鄉農家樂發展的同時,還給村集體分紅。”姚龍說,看到家鄉的美景助力村裡人日子越過越紅火,他每天都充滿幹勁。

文化的魅力,在於它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

或許是首陽山的一縷清風,攜帶着千年的德源文化;或許是羅家磨村的一抹夕陽,映照出鄉村振興的希望;又或許是李家龍宮的一聲晨鐘,喚醒了血脈中的文化記憶;亦或是悅心國際書畫村的一紙墨香,浸潤着藝術的情懷。

今年1至5月,定西市累計接待遊客1115.03萬人次,同比增長10.77%;旅遊花費66.52億元,同比增長13.61%。

如今的隴中大地,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將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鄉村風情與現代藝術熔鑄一體,奏響一曲動人心絃的文旅交響詩,以其迷人的風采,吸引着八方來客,共同書寫屬於這片土地的精彩篇章。

甘肅羅家磨寫生基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小樞 李峰 高檣 楊唯偉 曹立萍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梓潼

責任編輯:車丹清

來源: 新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