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冷靜看待大陸貿易戰勝算了

(圖/路透)

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開打,2025年川普第二任期的高關稅政策將衝突推向新高峰。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45%與125%的關稅,中國以報復性關稅強硬迴應,雙方激烈對峙。中國憑藉積極財政政策、愛國情緒動員與政治體制優勢,展現更強耐力。

中國政府因應房地產低迷,轉向積極財政政策,擴大赤字刺激經濟。根據野村綜合研究所(NRI),2024年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升至5.8%,高於2020年的3.6%。補助金與消費者支援措施緩解關稅對進口商品價格的衝擊,例如補貼美國進口消費品以穩定價格,降低企業與民衆負擔,增強關稅戰中的靈活性。

中國對美出口佔比從2018年的19%降至2024年的15%,對美國市場依賴降低。半導體內製化進展顯著,2024年晶片自給率達35%,較2020年15%提升。對東南亞與歐洲等非美市場出口成長10%,2024年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達1.2兆美元,內需與多元化出口能力降低關稅衝擊敏感度。

相較之下,美國補貼政策需國會立法,程序繁瑣。2025年第一季美國GDP成長率爲-0.3%,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4.2%,顯示關稅拖累經濟。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對華貿易赤字達4200億美元,關稅推高進口成本,加劇通膨。中國大陸的財政靈活性與出口結構調整使其在經濟耐力上佔優。

中國將貿易戰塑造成對抗美國霸權的正義之戰。《華爾街日報》報導,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2025年初X平臺分享毛澤東1953年韓戰講話,強調「不退讓」。《人民日報》稱美國關稅「無法動搖中國」,預測2025年經濟成長率維持4.8%。2025年初社交媒體顯示,超過70%的網民支持對美強硬立場,凝聚民意支持政府政策。

美國面臨民意挑戰。2025年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65.2,創2023年來最低。2026年期中選舉臨近,經濟低迷恐導致共和黨選民反彈。蓋洛普民調顯示,僅42%民衆支持川普關稅政策。

2024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增加15%,鞏固非美盟友支持,2024年東協國家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達22%,削弱美國關稅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全球話語權。

中國快速調整政策的能力增強應對力。2024年對新能源產業補貼的快速部署,使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佔有率達40%,有效對衝關稅影響。美國則因內部協調緩慢,標題:2024年貿易政策調整進度僅前進30%,難以迅速應對經濟挑戰。

中美高關稅衝擊金融市場,2025年4月標普500指數下跌3.8%,反映投資者擔憂。NRI預測,若動盪加劇,川普可能在2025年8月前調整關稅。中國大陸憑2024年內需佔GDP 55%與3.2兆美元外匯儲備,短期內承受更大壓力,2024年外匯儲備波動率僅2%,顯示金融穩定。

中國強硬姿態源於長期戰略信心,習近平的「耐痛門檻提升」策略,保持談判主動。川普若無法在期中選舉前展現成果,可能妥協降低關稅。2024年美國財政部報告顯示,關稅導致進口成本上升7%,推高通膨壓力,削弱川普談判籌碼。

美國受選舉壓力、通膨與國會掣肘,美中貿易戰長期對抗可能導致雙輸,金融市場動盪或促妥協。未來雙方如何平衡內外壓力,將決定戰局走向。(作者爲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