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中國取重大勝利」 陸學者認未來仍充滿挑戰與不確定
「中國打了一場漂亮仗」,陸學者金燦榮:未來之路依然充滿挑戰與不確定。(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美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大陸資深國關學者金燦榮13日撰文示警,「不能盲目樂觀,如果6月川普通過了國債這一關,他沒準就緩過氣來了。如果中方沒給他想要的東西,到了夏秋之際,他沒準又跟我們打。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未來之路依然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
金燦榮表示,對大部分人來講,中美在兩天的時間裡能取得這麼大的進展是有點出乎意料的。川普的行事風格從「交易藝術」變成了「妥協藝術」。國際輿論認爲,這一次美國讓步比較大,中國取得了一個重大政治和外交勝利。金燦榮注意到,包括美國輿論在內,嘲諷川普的不在少數。因爲事實上是美國先眨的眼,是他提出談判的請求,讓步也比較大。金燦榮建議,美國輿論和國際輿論要嘲諷川普就讓他們嘲諷,中國不用多說。
金燦榮認爲,中方能在兩天的時間裡取得這個成果,有幾方面原因。首先,面對美方無理的要求,中方沒有選擇投降,而是硬剛。川普打關稅戰的時候,中國國內的分歧很大,有些人就認爲中國應該像別的國家一樣讓步,但是中央沒聽他們的,而是堅持原則對等反制。現在看,中央的應對舉措效果是好的。這就是毛主席講的,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不鬥爭不行,鬥一鬥他沒有辦法了纔會來找你。現在回看,毛主席講的「以鬥爭求團結」就是真理。這次中美關稅戰,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金燦榮認爲,其次,川普政府在內部面臨很現實的經濟和政治壓力。直接壓力就是美國幾大百貨公司警告川普,美國對中國的高關稅再持續下去,商場就要沒貨了。如果買不到便宜的貨,美國物價勢必會上漲,老百姓的怨言就上來了。
金燦榮指出,最後,6月美國有6兆多美元的國債到期。美國現在還國債都是借新還舊,指望用稅收去還是不可能的。如果川普不能平穩渡過這一難關,引發資本市場動盪,那他就遇到大麻煩了。關稅戰導致的經濟不確定性,也影響資本對美國國債市場的信心。所以,他必須趕緊把關稅戰停一停,尤其是跟中國的關稅戰停一停。
「我們對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談判取得的實質性進展感到高興。網上是比較樂觀的,覺得貿易戰暫緩一下,中國經濟也可以喘口氣。有人還推演,這一次中國贏了,美國輸了,美國的長期信譽受到了打擊。這些看法都有道理。」金燦榮強調,「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如果6月份川普通過了國債這一關,他沒準就緩過氣來了。如果中方沒給他想要的東西,到了夏秋之際,他沒準又跟我們打。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
金燦榮回顧,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川普就出爾反爾。2018年2月初,美方提出希望中國派高級別代表團赴美進行經貿磋商,雙方談得不錯。然而,2018年3月22日,美國政府拋出所謂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提出「盜竊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等不實指責,並宣稱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推翻了此前經貿磋商的積極態勢。2018年5月,中美雙方發佈聯合聲明,美國公開表示暫停推進對華加徵關稅計劃。但僅10天后,美國政府不顧國內工商界和廣大民衆的反對,推翻磋商共識,宣佈將繼續推進加徵關稅計劃。……
「中國很認真地執行,但川普總是得寸進尺,找各種藉口對中國極限施壓,導致上回中美貿易談判多次嚴重重挫。」金燦榮提醒,「這些事纔過去幾年啊,我們千萬別忘了。這次談判要吸取上次貿易戰的經驗教訓,千萬不要盲目樂觀。」
金燦榮認爲,不管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到哪一步,中國都要把既定戰略落實好。擴大內需,推動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等等,這些事都要堅定不移做下去。在國際上積極開拓美國以外的市場,努力提升我們產品的科技含量,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已有的措施一個都不能放鬆。
金燦榮呼籲,在中美經貿磋商中,中國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要輕易讓步。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次中美關稅談判,美方的牽頭人不是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不是貿易顧問納瓦羅,而是財政部長貝森特。「貝森特這個人是代表華爾街利益的,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美國除了讓我們買他們東西,背後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目標,就是要我們開放資本市場,實現資本自由流動。這一塊是美國的強項,不是中國的強項。我們一定要守住這個底線,僅就關稅談關稅,就貿易談貿易,資本市場免談。」
金燦榮建議,美方對中方中小企業800美元以下包裹的關稅也要取消。這個立場必須堅持。還有,中方雖然在聯合聲明中提到了要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以來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但具體怎麼解釋,怎麼暫停或取消,主動權應該在我方。稀土這張「牌」,我們有權把它用好。
金燦榮認爲,中方承諾暫停或取消4月2日以來的非關稅壁壘與加強對稀土的管制可以同時進行。這是大國博弈當中一個很正常的操作。有關部門近期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完全可以從國家安全和產業角度去解釋。
金燦榮表示,中美關稅戰複雜多變,此次談判雖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未來之路依然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對近期的進展,中方感到高興;對接下來的博弈,要保持戰略定力與清醒頭腦。更重要的是,要以長遠眼光和堅定決心,持續推進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自身發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