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體育班 職棒工會:應透過運動科學找天才

人本教育基金會公佈體育班經驗訪談報告,指出現行體育班多還有辱罵管教、訓練方式土法煉鋼等沉痾。中華職棒球員工會主任趙子維表示,很多職棒選手均出身體育班,但多稱絕對不會將子女送入體育班,少子化下,對待體育班學生的方式真的應該重新思考。

趙子維談到,職棒球員林智勝、周思齊過去都出身體育班,但林智勝曾表示「絕對不會讓小孩進入體育班」。又以「臺灣隊長」、統一獅球員陳杰憲爲例,因家境較好能赴日讀高中,但爲何不在臺灣就學,在於不信任體育班體制,「體育班出身卻不信任體育班,一定有問題」。

趙子維指出,日前還有政府官員說,要靠體育增加國家能見度,「這句話我很難過」。五○年代確實有需求,國人要半夜爬起來看威廉波特少棒,但時代不一樣了,在少子化下,臺灣對待體育班的方式應重新思考。

趙子維認爲,體育班應轉型爲精英式教育,不是人人都是運動天才,但應該透過運動科學找出天才,再爲其成立體育班,而非透過廣設體育班找體育人才。

臺體大主秘陳添丁說,應要幫助教練提升職能並加強教育層面。又近年學生礙於體育界的體制,發生事情多不敢通報,也在於國內多仍採實名機制,部分國家已採用匿名方法、獨立的調查機構,國內應能借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