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期望2年內40家以上創新板公司掛牌 證交所:三方向、四修法衝刺
爲全力響應政府打造臺灣成爲「亞洲那斯達克」的目標,金管會20日與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記者會。左至右: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櫃買中心總經理陳麗卿。記者黃彥宏/攝影
爲全力響應政府打造臺灣成爲「亞洲那斯達克」的目標,金管會20日與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記者會,宣佈將透過法規鬆綁與積極推動策略,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創新企業在臺掛牌上市。證交所爲達成府院2年內增加40家以上創新板掛牌公司的目標,提出三大重點方向、四大修法力拼亞資中心目標。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指出,臺灣資本市場表現亮眼,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已達90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上市半導體產業市值佔比高達48%,在科技羣山與完整供應鏈的優勢下,現在正是資本市場把握契機、加速前進的關鍵時刻,國際主要交易所正積極爭取前瞻新經濟產業掛牌,臺灣資本市場絕不能缺席。
李愛玲指出,本次推出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將延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壯大計劃成果,從「聚焦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三大重點方向出發。
在最受關注的創新板掛牌進度方面,李愛玲透露了具體的家數目標。目前在證交所掛牌上市的創新板公司有21家,證交所將奮力達成賴清德總統與卓榮泰行政院長期望的目標「未來兩年內(2026、2027年),創新板新掛牌家數目標爲至少40家」,屆時創新板上市總家數將超過60家,壯大新興產業羣聚效應。
李愛玲同時強調,在發展創新板的同時,「投資人保護是重中之重」,絕不能犧牲。她指出,儘管創新板公司不以獲利爲上市要件,但仍設有嚴格的專家審查機制。證交所也將新增多項配套措施,包括精進對外國公司股權及營運地的審查、加強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頻率,並在「Investment Info Hub」平臺設立專區,透過產業研究報告協助投資人瞭解企業長期發展。
爲達成此目標,證交所再次大幅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相關規範,相關規章將於10月28日董事會通過、送主管機關備查同意,最快年底前上路實施。李愛玲強調,創新板採「市值」作爲IPO門檻,而非「實收資本額」,這項設計能與海外主要市場接軌,並將臺灣打造成「獨角獸孵育的平臺」。
本次主要鬆綁重點包括:一、交易制度與一般板完全對齊,開放創新板股票得爲當衝標的,並鬆綁投信基金投資創新板股票的額度限制。二、簡化本國公司上市負擔,符合一般板獲利條件者,股票集保期間、承銷商保薦期間,以及上市後會計師內控制度專審報告的申報期間,均大幅縮短或免除。
三、優化外國公司上市制度,針對未涉及陸港澳地區的外國企業,放寬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至少兩席臺籍獨立董事,同時縮短承銷商保薦與專審報告期間。四、開放互相轉板,上市一般板、創新板及上櫃公司自掛牌滿一年後,符合條件者即可相互轉板,提高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靈活性。
在強化推動策略上,證交所將組成「資本市場服務團」,主動出海招商,優先聚焦東南亞及美西矽谷地區。並承諾提供企業從上市前諮詢、上市後永續治理及IR議合等一站式專屬服務,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李愛玲總結,透過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動,創新板將成爲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加速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爲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