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於武:創新就是生命線,要把創新當作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今天我們感到創新就是生命線。特別是這兩年,中國汽車產業發生了質的變化,我們的智電系統,特別是電動車、智能車的發展上總體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創新贏得發展、贏得未來,已經成了行業的高度共識。一定把創新當作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到2035年有可能,而且有自信,我們可以建成汽車產業的強國。”2024年10月24日,在第十二屆汽車與環境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理事長付於武談到。
付於武還指出,我們要有虛心、謙卑的學習態度,要尊重科學規律,還要盡社會責任,不要打價格戰。要尊重人才,把它作爲滲透到骨子裡的核心的價值觀。
付於武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理事長
以下爲演講內容整理:
到今天,這個由海歸人才爲主創辦的汽車與環境論壇辦到了第十二屆。中國汽車產業走到今天,我們有這樣的自信,在座這麼多海歸你們功不可沒。今天我們要可持續發展,要進入ESG時代,正是由於你們把國際化的視野帶過來,纔有汽車與環境論壇。我們現在要講環境,要講可持續發展,要講社會責任,要講創新。
剛纔大會主席說給我的命題作文叫“創新鑄魂”。2個月前的今天,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在充滿活力的奇瑞公司召開了2024年的年會,在那個年會致辭中我提出了一個觀點或者一個看法,純屬個人的:我們希望在1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2035年左右建設成汽車人追求的汽車產業強國。
這句話說出來之後有好多朋友私信問我,有的老汽車人比我還年長,說老付你這個話說的有點底氣不足,我認爲中國已經是汽車產業強國。這是一種觀點。還有人問我,10年左右我們建成汽車產業強國有什麼標誌,我覺得距離很大。
我覺得不同的聲音都是正常的,中國汽車產業經歷了71年的積澱,特別是2000年之後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有這個自信。我們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產銷量已經達到了3000萬輛,而且正在創新出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說國家有戰略,制定了到2035年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規劃,有一批智庫在研究我們汽車產業的國家戰略。我們還有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圖,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們3.0版的路線圖很快要跟行業見面,路線圖分五大部分,由資深的行業專家引領,2000名專家參與,其中智能製造部分是趙福全院長主導的。
可以說兩年之前慕尼黑掀起了中國汽車熱,剛剛結束的巴黎車展中9家中國車企表現可謂驚豔。從來沒有這麼多的外資企業和中國專項的合資合作,比如大衆和江淮,大衆和地平線,大衆和小鵬。我們甚至出現了像零跑這樣的新勢力汽車,利用全球的網絡來銷售零跑的汽車。透過這些現象我們就看到了中國汽車產業正走在強國的路上。
我個人以爲這不是最重要的,中國經過了71年的發展,我們有了很強的、面目一新的產業鏈,我們有了基於中國本土的自主供應鏈。但最讓我們激動的,發生了質的變化的,是我們的“創新鏈”。
昨天周曉鶯說剛從奇瑞回來,今天奇瑞的王總在,他有兩句話。一個是剛剛結束的奇瑞科技節組織上有一些問題,不夠嚴謹,但是充滿了活力,這個活力是什麼?我覺得就是創新。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有了創新之魂。我昨天想我今天講這個創新,這個創新的魂我是怎麼理解的,怎麼慢慢植入我的內心,而且成爲行業的靈魂。
回想創新爲魂,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句話是1996年。1996年機械部還存在,在上海召開廳局長會議,我們參觀了製造日用微型電機的一個廠,進了大門到了大廳,迎面有八個字“產品爲本,創新爲魂”。我第一次看到“創新是靈魂”的這個提法,然後組織討論。機牀一個組,汽車一個組,汽車組我做召集人。我記得賓館還是很緊張的,兩個人一個房間,我跟當時江鈴的總經理,我們討論的時候對於創新的問題幾乎沒提,“創新爲魂”的問題大家沒有理解。
我們感到必須搞自主創新是2002年,在中央電視臺錄《對話》,竺延風同志提出了耐住寂寞20年,中國汽車產業必須要耐住寂寞,這句話我覺得非常經典。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我們出現了比亞迪,出現了寧德時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再有給我深深觸動的是2010年全國科技大會,那個科技大會上我第一次感覺到創新是莊嚴的事情,參加會議的都是各省市的市委書記、市長,不許帶秘書。中國科協派了4位理事長參加會議,還有中國電子學會的理事長,我是在福建和甘肅省代表團。大家對自主創新、科技創新這麼莊嚴的表態,我第一次經歷。劉延東同志在總結會議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經常引用,這句話這麼說的“抓技術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所以我們對創新有了進一步深刻的理解,然後就是美國打壓,中芯罰鉅款,加拿大扣留華爲孟晚舟。
到今天,我們感到創新就是生命線。特別是這兩年,中國汽車產業發生了質的變化,我們的智電系統,特別是電動車,智能車的發展上總體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歐洲加關稅,美國加關稅,到歐洲感覺到國際同行對中國汽車的敬畏和恐懼。
所以今天我們就知道什麼叫“創新鑄魂”,創新贏得發展,贏得未來,已經成了行業的高度共識。這兩年上汽的銷量表現不是很理想,但上汽的上任董事長陳虹說了一句非常好的話,說“我不能把靈魂交給別人”,這個話很對。中國汽車產業是有靈魂的,這個靈魂是什麼?就是創新。一定把創新當作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到2035年有可能,而且有自信,我們可以建成汽車產業的強國。
是不是說走到今天可以傲視天下?我覺得遠遠沒有達到,有的老先生說不要爭論了,現在就是產業強兵富國,要有這個自信。我覺得不是對的,我們還差一口氣,還差一段路,需要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格局來迎接那一天。我們還要有虛心,謙卑的學習態度,要尊重科學規律,我們先進的技術、企業,卓越的工程師、科學家,向“馬斯克們”學習,向豐田學習,這麼高的運行效率,豐田一家的利潤甚至包括了中國整車廠的利潤。我們中國汽車產業任重而道遠。
我們還要盡社會責任,不要打價格戰,價格戰打不起,打不贏,也不應該打。當你知道一個真正有價值、有生命、有理想、有抱負的企業,做到百年基業的時候不盡社會責任是達不到的。我們要注意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雙碳”給我們中國汽車產業所有的企業提出了任務和目標。我們要尊重人才,把它作爲滲透到骨子裡的核心的價值觀。不尊重人才,沒有這樣的團隊,怎麼能有戰鬥力?
所以這就是我們汽車與環境論壇存在而持續發展的價值觀,我相信我們的論壇是可以,也應該會越辦越好!
(以上內容來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理事長付於武於2024年10月24日在第十二屆汽車與環境論壇發表的《創新鑄魂 不負時代》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