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眼科大佬蘇慶燦,遭遇財富“滑鐵盧”

身爲眼科醫療界風雲人物的蘇慶燦,遭遇財富大縮水。

2023年,蘇慶燦以255億元身家強勢闖入《胡潤全球富豪榜》,成爲莆田商幫的耀眼新星。但在今年最新出爐的榜單中,蘇慶燦的財富僅剩90億元。短短兩年過去,其身家足足少了165億元。

回溯過去,這位從莆田走出的眼科大佬,早年毅然拋下“鐵飯碗”投身商海。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在貿易領域積攢下原始資本的蘇慶燦,在千禧年後精準捕捉到眼科醫療的藍海機遇,豪擲3500萬元拿下廈門眼科中心。

在他的帶領下,華廈眼科一路開疆拓土,逐漸成爲眼科醫療賽道的頭部玩家之一。然而,如今蘇慶燦財富暴跌的背後,折射出華廈眼科業績承壓的嚴峻現實。

儘管華廈眼科標榜多項指標位居行業前列,但其業績較爲依賴華東地區。去年前三季度,華廈眼科營收僅微增2.55%,淨利潤同比更是縮水近1/4。與龍頭愛爾眼科相比,其營收、淨利潤的規模差距懸殊。

更添變數的是,2023年12月,蘇慶燦突遭上海市監察委員會留置。後續留置措施雖於2024年6月解除,但據彼時公司披露的公告顯示,其仍被公安機關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此外,華廈眼科招股書披露的79次行政處罰記錄,也爲公司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兩年縮水165億,蘇慶燦財富大“跳水”

隨着最新一期《胡潤全球富豪榜》的揭曉,全球富豪們的財富排名迎來新一輪的洗牌。在這場“冰火兩重天”的“財富大考”中,有人財富一路高歌猛進,也有人身家遭遇大幅縮水。

雷達財經瞭解到,在今年公佈的榜單中,境況不佳的富豪不在少數,共有1260位富豪財富呈現不同程度下滑,177位富豪更是直接跌出榜單。其中,身爲廈門眼科醫療界領軍人物的蘇慶燦,其財富變化較爲引人關注。

今年,蘇慶燦以90億元的財富位列總榜第2878名的位次。上一年,蘇慶燦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身家高達150億元。與之相比,蘇慶燦的財富在一年時間裡縮水了60億元,排名更是大幅下滑了1162個位次。

而將時間線進一步拉長,蘇慶燦的財富下行趨勢更加明顯。時間回撥至2023年,他首次登上該榜單時,財富高達255億元,一度闖進總榜第841名的位次。如今,其財富較這一高光時刻已減少165億元,財富縮水幅度令人咋舌。

蘇慶燦連續多年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離不開其一手創辦的華廈眼科。據華廈眼科此前發佈的2024年三季報顯示,蘇慶燦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直接持有公司30.41%的股份。

同時,通過持有公司第一大股東華廈醫療投資(廈門)有限公司84%的股權,蘇慶燦控制公司25.58%的股份。據此計算,蘇慶燦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合計持有公司55.98%的股份。

此外,蘇世華與蘇慶燦系兄妹關係,根據蘇世華與蘇慶燦簽署的《一致行動協議》,蘇世華系蘇慶燦的一致行動人,蘇世華直接持有公司300股股份。

同時,蘇世華通過華廈投資、廈門涵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鴻浮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昊蘊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祿凱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博凱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頌勝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間接持有公司7.02%的股份。因此,兄妹二人合計持股比例達63%。

據瞭解,此次胡潤研究院發佈的《胡潤全球富豪榜》,財富計算的截止日期定格在2025年1月15日。截至4月18日收盤,華廈眼科的最新市值爲155.74億元。按照前述持股比例計算,蘇慶燦自身持有華廈眼科的股權對應約87億元的市值,其與妹妹蘇世華合計持有公司的股權對應約98億元的市值。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面臨財富縮水窘況的眼科大佬,其實不止蘇慶燦一位。身爲愛爾眼科董事長的陳邦,其財富由上一年的650億元降至575億元,縮水75億元;而擔任愛爾眼科副董事長、總經理的李力,其財富也從160億元降至130億元,減少30億元。

不過,由於財富總量的差異,儘管愛爾眼科陳邦財富縮水的規模更大,但其約12%的財富跌幅仍要低於蘇慶燦。在今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蘇慶燦的財富跌幅約爲43%,胡潤研究院因此將他列爲跌幅最大的企業家之一。

“半路出家”的莆田眼科大佬

在今年公佈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蘇慶燦的居住地被標註爲廈門,但其傳奇故事的源頭卻要追溯到福建莆田。

1969年,蘇慶燦出生於福建莆田仙遊縣。誕生在莆田這個商業氛圍頗爲濃厚的城市,祖輩傳承的經商基因如同隱秘的火種,在他血脈中靜靜蟄伏。

不過,蘇慶燦並未選擇早早投身商海,而是選擇以知識爲舟,憑藉自己的勤奮努力邁入了廈門大學的校門。畢業後,蘇慶燦捧起了令人豔羨的“鐵飯碗”工作。蘇慶燦本可安享體制內的平穩人生,但莆商血脈中的經商基因讓他難以安於現狀。

僅僅工作一年後,蘇慶燦便毅然投身商海,開啓充滿未知的冒險。1993年,經朋友引薦,他進入廈門海滄經貿公司擔任經理。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崗位上,他不僅充分釋放商業才華,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人脈資源。

上世紀九十年代,全國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積累了一定經驗的蘇慶燦也躍躍欲試。1996年,在家人的支持下,27歲的他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貿易公司——廈門市歐陸商貿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建築模板等外貿生意。

然而,創業之路佈滿荊棘。因爲經驗不足、市場波動等原因,蘇慶燦的公司一度陷入經營困境。但他沒有被挫折擊垮,而是化身市場獵手,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和分析,他敏銳地察覺到建築模板市場受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較大,穩定性不足。

隨後,蘇慶燦果斷轉型。天眼查顯示,2000年,蘇慶燦成立了廈門歐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專注於鞋子和服飾的代理業務。憑藉精準定位與出色運營,公司逐漸站穩腳跟,蘇慶燦也藉此積攢了一定的財富。

然而,這位商業冒險家的野心從未停歇。2003年,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機遇悄然降臨。彼時,廈門眼科中心醫院進行商業改革,蘇慶燦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經過深思熟慮,他豪擲3500萬元全部身家參與廈門眼科中心的改制投標。

最終,他成功中標,拿下了這家公立醫院。這一破釜沉舟的決策,讓他成爲廈門乃至福建公立醫院改制“吃螃蟹的人”。次年,以廈門眼科中心爲根基,華廈眼科正式啓航,這成爲了他從貿易領域跨界醫療行業的關鍵轉折點。

在蘇慶燦的帶領下,華廈眼科後續逐步走上了連鎖化發展的道路。2010年,華廈眼科開始在福建省內實行連鎖化擴張戰略,先後在福州、泉州等地開展眼科醫療業務。

同年12月,他又成功控股上海和平眼科醫院,邁出了向福建省外發展的重要一步。此後,華廈眼科的擴張步伐不斷加快,陸續在更多城市成立新的眼科專科醫院。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華廈眼科已在全國18個省和直轄市、49個城市開設61家眼科專科醫院和65家視光中心,輻射國內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華北等廣大地區,通過連鎖運營的模式建立了全國範圍內的診療服務網點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7日,對於蘇慶燦和華廈眼科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華廈眼科在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爲福建省第一家在A股市場上市的眼科連鎖醫療服務機構。

登陸資本市場,不僅爲華廈眼科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資金動力,也進一步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隨着華廈眼科的不斷髮展壯大,蘇慶燦的財富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其在近年多次榮登各大富豪榜。

財富縮水背後業績承壓,蘇慶燦曾被留置

蘇慶燦財富縮水的背後,根源直指其掌舵企業華廈眼科的業績壓力。對於蘇慶燦今年財富下滑的情況,胡潤研究院也在此次揭曉榜單時表示,系因華廈眼科營業成本增加導致增收不增利。

雷達財經注意到,儘管華廈眼科自詡其在分院數量、年診療人次、眼科手術量、收入等多個維度位居行業前列,但其業績較爲依賴華東地區。

財報顯示,2023年,華東地區爲華廈眼科貢獻74.14%的營收。與之對應的是,西南、華南、華中、西北、華北地區的營收佔比均在10%以下,最低的西北地區、華北地區營收佔比甚至不到2%。

此外,毛利率數據也暴露出華廈眼科區域發展不均的痛點。2023年,華廈眼科華東地區業務的毛利率達到51.04%,但同期其他地區的毛利率均未能突破50%,而西北地區業務的毛利率甚至低至30.66%。

不過,在公司官網上,華廈眼科還提到,未來其計劃在國內新增120-150家眼科醫院,以及200家眼視光中心,條件成熟時還將佈局美國、澳洲、東南亞等國家地區,並構築戰略縱深,不斷向眼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截至目前,華廈眼科2024年的業績尚未揭曉,但從其去年的三季報中已能窺見其增長乏力的跡象。去年前三季度,華廈眼科斬獲31.82億元的營收,相較上年同期的31.03億元實現2.55%的增長,但相比上年同期的22.98%的營收增速大幅放緩。

營收增長有所放緩的同時,華廈眼科的淨利潤指標也亮起了“紅燈”。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華廈眼科實現4.21億元的歸母淨利潤。而上年同期,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爲5.57億元,這意味着華廈眼科的盈利規模同比減少了約1/4。

而與行業龍頭愛爾眼科相比,華廈眼科的差距更爲顯著。去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錄得163.02億元的營收,同期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達34.52億元。據此計算,愛爾眼科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是華廈眼科的5.12倍、8.2倍,這組數字直觀展現出兩者在營收規模與盈利能力上的鴻溝。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華廈眼科的掌舵者,蘇慶燦此前還曾捲入留置風波。2023年12月6日,華廈眼科發佈公告稱,公司於當天收到通知,身爲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的蘇慶燦,因個人原因被上海市監察委員會實施留置。

彼時,華廈眼科強調,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有權機關對公司的任何調查或配合調查文件。公司擁有完善的治理結構及內部控制機制,已對相關事項做了妥善安排,公司將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規範運作。

華廈眼科還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除蘇慶燦外的公司其他全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目前均正常履職,公司生產經營及管理情況正常,本事項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時間轉眼來到了2024年6月,華廈眼科通過公告披露了此事的最新進展:公司收到蘇慶燦家屬通知,上海市監察委員會已解除對蘇慶燦的留置措施。不過,蘇慶燦仍被公安機關採取監視居住措施。華廈眼科還表示,所涉及事項與公司無關。

雷達財經注意到,除了實際控制人曾捲入留置風波外,華廈眼科也曾頻頻受到行政處罰。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華廈眼科受到的行政處罰分別爲31次、23次、16次、9次,合計達79次。

彼時,華廈眼科在招股書中詳細披露了26項“受到1萬元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除少部分被現場沒收的實物物品外,前述處罰的總金額約爲252.94萬元。

從處罰種類看,華廈眼科遭到的行政處罰可以分爲違法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醫生擅自行醫,騙取社會保險金,使用過期、無合格證明文件醫療器械,環保違法等各種情形。

有關蘇慶燦及華廈眼科的後續發展,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