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寶馬、賓士上半年業績下滑明顯 中美成兩大主因
福斯、寶馬、賓士上半年業績下滑明顯,中美市場成兩大主因。(新華社)
據觀察者網報導,7月的最後一週,福斯、賓士、寶馬三家歐洲汽車製造商陸續發佈上半年財務數據,整體來看,三家公司在營收與利潤方面均呈現出較大幅度的下滑,中美市場成兩大主因。
其中,賓士上半年銷售收入726億歐元(約5979.2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8.6%,稅後淨利潤27億歐元(約222.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55.8%,與一季相比,二季財務數據降幅也進一步擴大,該季內,賓士收入爲331.5億歐元(約272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跌9.8%;息稅前利潤同比下跌68.56%至12.7億歐元(約104.5億元人民幣)。
福斯汽車第二季營收808.1億歐元(約6654.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營業利潤38.3億歐元(約315.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4%。
相較之下,寶馬上半年銷售收入共計677億歐元(約5574.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8%,稅後淨利潤40億歐元(約329.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
其中,賓士和寶馬在對業績下滑歸因時,均提到了美國關稅和中國市場激烈競爭的影響。
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已經成爲多數跨國車企業績大幅波動的關鍵因素之一。
從全球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賓士銷量同比下降8%至107.6萬輛。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14%;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6%,在歐洲市場則銷量同比下降3%。
同期,寶馬在全球的總銷量則下降0.5%至120.7萬輛。分地區來看,寶馬在其最大消費市場歐洲,上半年累計銷量爲49.7萬輛,同比增長8.2%;第三大市場北美也同比增長3.4%,達到23.7萬輛;但第二大市場中國卻同比下滑15.5%,共計31.7萬輛,這一市場表現不僅導致寶馬在亞洲銷量同比下滑11.1%,更直接導致了寶馬全球銷量的下滑與營收下降。
事實上,在一年前,寶馬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就曾感受到市場變化的挑戰,並表示,「所有汽車品牌都能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外資品牌在華的銷量下滑也絕非從今年纔有所體現,當法系、韓系、日系品牌相繼在中國市場因激烈競爭開始進行戰略轉變之後,德系豪華品牌如今面臨的市場阻力或許並不難預見。
只不過,面對中國智慧電動車的衝擊,寶馬和賓士以及尚未公佈半年報的奧迪,都沒有放棄中國市場的打算。作爲這些德國車企在歐洲之外最大的市場,中國不僅是其最大的盈利市場,同時也是其面向智慧化與電動化市場轉型的最佳試煉場。
從技術端來看,自去年開始,德系「三駕馬車」便開始大力強化對華的研發投入與技術合作。賓士寶馬陸續牽手Momenta、奧迪牽手華爲,再加上對於中國AI智慧體的應用,乃至對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學習,曾經堅守海外自研的德系車企們,正在試圖快速融入中國市場。
其中,寶馬在電動化領域的轉型尤爲可圈可點,今年上半年,寶馬純電和插電混動動力等車型的銷量大漲18.5%至31.8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型的全球銷量同比大漲15.7%至22萬輛。下半年開始,寶馬還將在Neue Klasse新時代產品的帶領下,逐步展開電動化全面攻勢。這也恰恰是寶馬在半年業績表現上,略優於賓士的關鍵因素。
相較之下,賓士和奧迪則仍處於新一代產品部署階段,此前在電動化產品戰略和節奏上的延遲,令二者在中國和全球市場的銷量表現都更加疲軟。
除了中國市場的影響之外,作爲跨國車企的福斯、賓士與寶馬,還面臨着美國多變的關稅政策而帶來的業績壓力。
據《歐洲汽車新聞》報導,過去一週內,福斯和賓士均因美國提高出口關稅而下調了盈利預期,在歐洲汽車製造商中,僅有寶馬維持了較爲樂觀的態度。
近日,歐盟與美國剛剛達成歐盟對美出口汽車關稅降至15%的貿易協議,雖然該稅率低於此前特朗普聲稱的27.5%,但遠高於拜登時期的2.5%。
分析師表示,美國市場對於歐洲汽車製造商至關重要,儘管銷量相對較低,但其利潤率卻高於歐洲和中國。
銷量報告顯示,因美國關稅政策,福斯在北美地區的上半年銷量暴跌16%,成爲福斯全球唯二下滑的主要市場之一。相比於銷量本身,關稅帶來的利潤影響更加影響福斯的整體預期,據外媒報導,今年上半年,福斯就因美國關稅導致成本增加13億歐元(約107億元人民幣),福斯也因此將集團全年收入預期從增長5%下調至與去年持平。
在美國市場銷量下降6%的賓士,則在計算進口關稅影響後,預計其今年汽車業務的利潤率爲4%—6%,其中便包括關稅帶來的近4.2億美元(約30.2億元人民幣)的影響。同時,受美國電動汽車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賓士還在近日宣佈,將從9月起停止在美國市場的電動汽車生產。
而三家公司中預期關稅影響最小的寶馬,則表示,全年來看,關稅將對其汽車部門的利潤率造成約1.25個百分點的影響。寶馬首席財務官沃爾特·默特爾(Walter Mertl)稱,「在美國的業務有助於我們限制關稅的影響。得益於基於計算預測的精確財務控制,我們有望在六個月內實現全年目標。」目前,寶馬預計2025年的稅前利潤將與上一年的近110億歐元(約905.6億元人民幣)持平,並預測全年汽車利潤率至少爲5%。
不過,年中財報的糟糕表現,並沒有影響德國汽車製造商的轉型決心。除了已經明確未來產品佈局,並即將開啓市場攻勢的寶馬外,賓士和福斯也正通過一系列自救措施,來挽回財務損失。其中便包括二者從年初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的裁員潮,以及戰略轉型規劃。
賓士CEO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最新財報發佈後表示,「最佳應對之策是繼續提供令人滿意的智慧產品,同時嚴格控制成本。我們正在通過智慧化地利用全球生產佈局,並實施超越效率指標的『新階段績效』計劃來適應新的地緣政治現實,從而增強公司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