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注意!臺大醫院發現「球黴菌症」個案激增 症狀風險一次看
▲臺大醫院示警境外移入球黴菌增加。(圖/臺大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境外移入球黴菌症個案大增!臺大醫院今(29)日召開記者會示警,球黴菌症過往在臺灣病例相當罕見,然而最近短短3年多來就,臺大就確認了13例個案,都有美國西部、南部旅遊史。疾管署指出,球黴菌症不會人傳人,多數無症狀或輕症表現,但過去還是有重症、死亡個案發生,因應境外移入個案增加,已經建立檢驗機制,也提醒民衆前往流行地區注意。
臺大醫案今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院內發現近年境外移入球黴菌症病例快速增加,臺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臺大醫院2000年至2021年之間僅有確認過1起球黴菌症個案,然而在2022年開始竟然陸續確認13名個案,他們都無特殊疾病,免疫力正常,年齡分佈從28歲至89歲,皆因懷疑肺腫(單顆或多顆),接受胸腔鏡手術切片或切除而確診,少數病患組織培養黴菌陽性。
陳晉興說,光是臺大就有13起,國內其他醫院不可能沒有球黴菌感染的病患,今年8月進行業務報告提到這起事件,臺大醫院院長餘忠仁相當警覺,決定通報疾管署。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日出席臺大記者會說明,球黴菌症(Coccidioidomycosis,又稱Valley Fever),是一種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常見的肺部傳染病,亞洲並非球黴菌症流行地區,國內也沒有本土病例。
羅一鈞指出,依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公佈資料,美國境內每年約有二萬人確診感染球黴菌症,病例主要發生於亞利桑那州及加利福尼亞州,而墨西哥、中南美洲等乾燥地區亦爲流行區。回顧國內相關文獻病例報告以及臺大醫院近期診斷,國內約有20例境外移入,都有國外旅遊史。
臺大醫院內科部醫師胡婉妍指出,臨牀上約40%的感染者在暴露後1至4周內出現症狀,包括倦怠、咳嗽、呼吸困難、頭痛及肌肉痠痛等;絕大多數患者可於數週內自行緩解,僅少數症狀較爲嚴重或免疫力低下者需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
▲臺大醫院病理部醫師謝明書協助研判球黴菌症個案。
羅一鈞表示,透過美國統計流行地區數據,球黴菌個案大部分感染屬於輕症,整體致死率低於1%。不過國內過去病例中僅有1起死亡、1起重症康復。
死亡個案是2005年一名71歲男性赴加州旅遊,到球黴菌好發的中央谷地,返臺後出現發燒、咳嗽、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後續收住院出現嚴重肺炎併發腦膜炎、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
重症個案是2011年一名51歲男性,本身有腦中風病史,在加州洛杉磯居住,返臺後半個月發病,出現發燒、咳嗽、皮疹,因嚴重肺炎併發呼吸衰竭,一度插管住加護病房,後續順利康復。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
陳晉興也提到,由於臨牀表現缺乏特異性,球黴菌症往往不易在第一時間診斷,是透過臺大醫院病理部醫師謝明書專業且精準的病理判讀,成功協助確診個案,讓患者得以及時獲得正確治療。
羅一鈞分析,病例數呈上升趨勢,主要與氣候變遷有關,越來越乾燥、降雨型態改變,讓環境更適合這類黴菌生存。臺灣與美國西部往來頻率增加,不論旅遊、經商或年底即將開通的直航航班,都可能令境外移入風險持續升高。因應此趨勢,疾管署本週已儲備50人份球黴菌症檢驗抗體,週三把檢驗流程與機制轉知醫療院所和檢驗單位,今天也將對醫界發佈通函,提醒注意。